已经90岁高龄的老兵姜明山依然保持着当兵时的作风,每天生活都很规律。岁月的流逝无法抹去他曾经的荣耀,多次获得二等功,他的事迹还专门被撰写过书籍,在一个个老照片,老物件中,姜明山把大家带回到那段刻骨铭心的年代。
姜明山,出生在山东省海阳县一个穷苦渔村。1946年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了哈尔滨。为了生存,他和几个工友入伍到了东联回民支队。刚参军时他不了解革命的含义,但官兵平等、不欺负民众、救助受苦人们的现实,深深打动了他,也埋下了他对革命的“初心”。后来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敌匪的过程中,姜明山更加深入了解革命的目的和为革命牺牲的意义,逐步树立起了革命人生观。
随着解放战争的全面展开,他先后参加了长春战役、四平战役、解放天津战役、渡江战役、广西剿匪战役等。在辽宁新武他曾击落过国民党的飞机,也在剿匪时腿部受伤,至今腿部仍有伤痕。“当时子弹穿透小腿,比起众多壮烈牺牲的战友,我算是幸运的了!”姜明山说。
1947年姜明山入了党,1948年被提拔为指导员。荣立了第四野战军甲等英模称号及多项荣誉。参加了第一届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他的事迹还被编成书籍在全军发行。
在一次参加反制敌军“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中,为保证铁路畅通,他作为指导员受命于生死时刻,带领20多位战友利用白天敌机轰炸产生的碎石补充路基,用树枝编成运送工具,靠着血肉模糊的肩膀、拖着满身划伤,和其他冲锋队轮流苦战,修复路基、重整枕木、铺装铁轨。敌机来了他们就撤到旁边山坡掩体里,敌机走了再出来接着干。他们圆满完成任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还登上了部队的战报。
长期的一线战斗和连续不断的奔波以及体力与脑力超负荷运转,使姜明山身体开始持续出现问题,随后他被安排治疗。1953年6月,他转业到东北局林业部工作。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被长春市委选送到辽宁大学工农干部学历班学习工业企业管理。他文化底子薄,只能拿出战争年代的精神去拼命学,吃了很多苦终于拿到了毕业证。离休前任轻工业局基建处书记。
“我脑海中时常闪现的是战友牺牲的悲壮场面,经历过那么多的战斗,为了胜利,为了国家,我们内心始终不惧牺牲,这种精神也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姜明山说。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吕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