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礼赞》:
我已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对您的感激之情,您及您的同事,用精湛的医术,与救死扶伤的精神,撑起一个家庭的脊梁……”——患者妻子用诗歌致敬救命医生陈勃
8月28日11时许,一场现实版的“生死时速”在吉大一院上演。面对突发倒地的昏迷男子,吉大一院支援武汉医生陈勃奋力施救,为患者争取到了一线生机。目前,经过医院的积极抢救与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9月1日,患者家属为陈勃送来了锦旗,表示感激之情。
千钧一发
男子突然倒地昏迷医生偶遇 “抢”回生命
今年52岁的王刚,家住长岭县海青乡三合屯。8月28日,他陪同朋友来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进行身体检查。10时56分,王刚和朋友检查完毕,准备离开医院去吃午饭。手里拿着检查结果的王刚走到6楼扶梯处时,突发不适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同行的朋友立即跑到他身边,高喊“救命”。此时,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创伤外科副主任医师陈勃刚出完门诊准备回科室午休,听到呼喊后立即跑到了王刚身边。
“当时我站在患者右侧,患者已经发生意识障碍昏迷不醒了。我跑到身边时,他的呼吸非常微弱,过几秒钟嘴唇发干,呼吸没有了,我立即紧急采取心肺复苏,按30次呼吸两次,按3组左右。”陈勃向记者还原了抢救过程。当时,患者情况非常危急,在经过了第一次的心肺复苏后自主呼吸恢复,但是很快再次出现了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经过了多次的心肺复苏,患者才再次恢复了自主呼吸。
千锤百炼
他说作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的理念已深入骨髓
“当时我旁边还有一位女医生,
我叫她赶紧联系急诊内科,帮着联系病床,我们一起把患者抬到平车上,无缝连接,推到急诊内科抢救室,给患者开了一个绿色生命通道。”陈勃告诉记者,11时03分,接到同事求救电话的急诊内科医生奔跑着将担架车推到了现场,将患者抬到车上后推往疗区。记者从医院提供的监控视频看到,在担架车上,陈勃医生依然在为患者做着心肺复苏的按压。谈起这场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的“生死营救”瞬间,毫不犹豫摘下口罩为患者人工呼吸的陈勃说,“心肺复苏必须得按30次吹(人工呼吸)两次,那个时候没考虑那么多,作为医生,治病救人已经深入到我们骨髓里了。”
据了解,陈勃作为吉林省支援武汉重症患者转运医疗队的一员,2月21日抵达武汉参与了转运新冠肺炎患者的工作,在武汉的33天中,他和团队队员们转运患者1040人次。
千恩万谢
家属送来锦旗无限感激患者妻子写了一首小诗谢恩
9月1日,患者王刚的儿子和女儿送来锦旗,对施救医生和医院深表感激。“感觉这个社会很有爱。陈大夫救我爸爸,给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今后会以自己的行动来回报这个社会。”王刚的儿子感慨道。
“我们这辈子都会记住陈医生的,因为如果没有他伸出援手,我们可能就永远地失去父亲了,他能抢救过来真是万幸,我们简直不知道如何表达感谢之情,真的是医者仁心啊。”王刚的女儿告诉记者,她的妈妈特意写了一首感谢的小诗,感谢陈勃医生的救命之恩,感谢吉大一院的医护人员的及时救治。“《天使礼赞》:我已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对您的感激之情,您及您的同事,用精湛的医术,与救死扶伤的精神,撑起一个家庭的脊梁……”
目前,患者王刚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内科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主治医生李洋教授表示,该患者被确诊为心律失常心室颤动中的心房颤动,下一步需要进行消融手术。“这个病发病非常急,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救治肯定会危及生命,抢救的时间是越早越好,可以用争分夺秒来形容。”
多说两句>>
陈医生: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和复查
通过这次救人事件,陈勃医生提示广大市民,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和复查,避免出现类似的危急情况。“希望大家能够学习心肺复苏的技巧,在危难之时给予施救。”
经过学习培训人人都能掌握心肺复苏术
事实上,经过学习,每个人都能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据了解,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教学部临床技能中心于2018年7月正式成立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对于社会非医务工作人员,该院技能中心也会定期开展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社会公益培训。想学习的市民可以关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临床技能中心”微信公众平台,了解具体开课时间。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朴松莲报道摄
陈医生7分钟抢救过程全记录
①11时56分,陈勃刚出完门诊准备回科室午休,听到“救命”的呼喊后立即跑到了王刚身边。
②“当时我站在患者右侧,患者已经发生意识障碍昏迷不醒了。他的呼吸非常微弱,过几秒钟嘴唇发干,呼吸没有了,我立即紧急采取心肺复苏,按30次呼吸两次,按3组左右。”
③在经过了第一次的心肺复苏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但是很快再次出现了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经过了陈医生多次的心肺复苏,患者才再次恢复了自主呼吸。
④“当时我旁边还有一位女医生,我叫她赶紧联系急诊内科,帮着联系病床,我们一起把患者抬到平车上,无缝连接,推到急诊内科抢救室,给患者开了一个绿色生命通道。”
⑤11时03分,接到同事求救电话的急诊内科医生奔跑着将担架车推到了现场,将患者抬到车上后推往疗区。在担架车上,陈勃医生依然在为患者做着心肺复苏的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