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2日
首页
第A08版:[健康]

伏天来袭,冬病夏治正当时

    进入三伏天,冬病夏治、贴三伏贴……被越来越多人提上日程。冬病夏治啥原理?什么病适合夏治?都有哪些治疗方法?……记者采访了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呼吸病科副主任医师席中原。

    冬病为啥要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根据《素问》中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中医的养生、治疗都是遵循着人体自然抗病趋势、抗病能力来因势利导。”席中原表示,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中医认为,人体生长和代谢是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都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冬病夏治正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用一些温阳的药物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改善体质、扶正祛邪,焕发阳气,增强免疫力、预防冬季复发、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夏天适合调治冬天易发的寒性、顽固性的疾病,以热治寒,比如老慢支、哮喘、鼻炎、风湿类疾病等。”

    冬病夏治都有哪些方法?

    很多人认为“冬病夏治”就是贴三伏贴,其实“三伏贴”仅仅是冬病夏治众多治疗方法之一。“冬病夏治,内服药与外敷药结合使用,效果更佳。”席中原告诉记者,三伏贴属于一种穴位贴药的方法,贴的穴位大同小异,但药方因人而异,“使用三伏贴一定要看人的体质,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席中原表示,怕冷、爱出冷汗、乏力、爱吃温热的食物、易感冒等体质阳虚的人,适合三伏天来贴三伏贴。

    清·徐灵胎云“外治可补内服汤药之不足”。清·吴师机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法与内治法只是给药的途径和给药的方法不同而已,治病的原理并无二致,内服药经口腔进入体内,通过脏腑经络布于周身,外治法“虽在外,无殊治在内也”。二者治病实有“殊途同归”之妙。外治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明阴阳,察四时,分五行,求病机,度病情,辨病形。而人体脏腑深藏于内虽不可见,但可通过经络与体表相连,由于脏腑俞穴皆分布与背部,故外治背部俞穴即能达到条理内脏的效果。

    冬病夏治是个持久战

    一般来说,三伏天治疗冬病,要等到冬天才能显现出效果,有些疾病还需坚持几个夏天,才能收到明显效果。要是因为未能看到立竿见影疗效,或者稍微起效一点,就无法持续调治,冬病夏治就打了折扣。“贴三伏贴的时间是跟着天气走的。”席中原提醒,贴三伏贴要在头伏、二伏、三伏各选天气炎热的一天来贴,每次贴6-12小时。对外用药皮肤易过敏、瘢痕体质的人要慎用。另外,三伏天尽量避免吃寒凉的食物,因为夏天人体体表是热的,体内是凉的,“冬吃萝卜夏吃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朴松莲报道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