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和消费国,但目前二手手机回收率却不足2%,如何科学有效地化解旧手机回收问题正变得日益迫切。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一方面消费者普遍抱怨回收价格偏低、回收渠道混乱,另一方面一些正规回收处理企业又基于成本考虑对二手手机业务积极性不高,国内二手手机回收处理体系仍待进一步改进完善。
随着智能手机更新速度加快,目前许多人都会面临旧手机的处理难题。近日,上海的方先生将家中闲置多时的两部旧手机卖给街上的回收店,当年花费了近2000元购买的两部手机,如今只卖了6块钱,
由于缺少满意的回收处理渠道,目前闲置的二手手机总量惊人。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5.6亿部。业界预测,如果依据销售多少新机就会产生多少旧机的原则,未来几年中国每年更新的手机数量可能会达到4亿至5亿部,加上前些年沉淀的约10亿部废旧手机,如何对这些废旧手机进行回收处理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热点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诸多因素制约,近年来大量可再生的废旧手机并没有进入正规回收处理渠道,甚至有一部分流入了低水平的小作坊式企业,造成“城市污染”。众所周知,智能手机主要由塑料外壳、锂电池、线路板、显示屏等组成,这些部件中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如处置不当或随意抛弃,其所含的重金属等物质会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为更好推进手机回收处理工作,自2015年9月以来,相关部门已分别在上海、江苏、山东地区,联合家电、电子、零售、拆解等重点企业,推动开展不同形式的“互联网+分类回收+新型服务”模式。
记者采访获悉,国家此前出台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定,向生产企业征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费用,建立基金用于补贴正规的回收处理企业。2016年3月,最新版《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实施,手机首次被纳入其中。但针对废旧手机拆解处理的具体落实细则尚未出台。由于政策的不明朗,造成回收拆解企业仍在观望,现在国内渠道里囤积着大量废旧手机,大家都在等着细则公布。
/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