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从长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了解到,长春市城市围挡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初步实现了“还路于民、还绿于城、还利于商”的预期目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更为可观可感可及。
长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先后7次深入一线实地踏查,统筹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市政府组建市区两级工作专班,建委、规资、城管等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形成“审批、排查、整改、督办”闭环,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各城区、开发区迅速行动,累计动员1.72万人次,开展9轮全域排查,对全市1669处围挡进行分类管理,除678处因施工需要必须保留外,其余991处均列入整改范围,确保底清数明、便于治理。
长春市科学制定轨道交通、房建市政、门面装修、箱变围栏等8类围挡的整改方案,分类推进“拆、退、透、用、留”5项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治867处,总面积377万平方米,累计释放公共空间48万平方米,相当于518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在治理工作中坚持应改尽改、能改则改,按照“主路、次路、支路、巷路”的顺序,今年3月分阶段制定“五一”前整治226处、“十一”前整治521处、年底前整治598处计划,力争全市人民尽快看到变化,目前完成进度超出预定目标50%以上。尤其是对严重超期围挡,敢于啃“硬骨头”,着力破解管护主体缺失、多方利益冲突、产权归属有分歧、群众意见不统一等“多难”问题,累计拆除10年以上超期围挡46处,20年以上超期围挡全部清零。
同时,长春市将围挡治理纳入“走遍长春”行动,通过“12345”市长热线等方式,拓宽民意收集与响应渠道,收到、办理群众意见4346条。同时,与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一体推进,探索活化利用新模式,进一步增加服务供给、植入商业业态、释放消费潜力。打开新民大街沿街院落13处,人民广场时隔22年重新向公众开放。改建停车场16处、新增停车泊位2600余个,红旗街、南湖大路等主要街路通行效率提高7%,三环内道路平均车速提升5.7%。打造口袋公园16个,建设农贸市场6处,提供摊位700个,增加就业岗位2400余个,实现城市风貌与民生福祉同步提升。
长春市还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完善“周调度、月督查、季报告”机制,利用“一网统管”平台和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常态化组织“点对点”巡查检查。在整改存量问题基础上,严把新增围挡审批关口,制发《指导手册》和《实施细则》,强化从围挡设置到拆除全周期动态管理,切实巩固治理成果,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围挡治理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考评,推动治理成效向城乡接合部、外县市拓展延伸。
下一步,长春市将在常态化做好围挡清理整治、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全面贯彻中央城市会议精神,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扩大公共活动空间、优化要素服务保障、推动城市繁荣发展,让城市成为广大群众宜业宜居宜游的乐园。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