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森林消防总队组织开展第七届“火焰蓝”特种灾害救援实战拉动比武,来自全省8支比武队伍的300余名救援精英汇聚一堂,针对当前夏季汛期和自然灾害多发形势,在极限环境中锤炼“全灾种、大应急”的综合救援能力。
预制板层层叠压,钢筋狰狞外露,狭窄空间内危机四伏。尖锐的警报就是冲锋号角!一支救援分队如离弦之箭抵达“震中”核心区。
指挥员反应迅速,立即扫描废墟整体结构,利用雷达生命探测仪和蛇眼探测仪锁定“被困者”位置及废墟内部状态。结合建筑结构力学分析,果断制定“先支撑稳固、再精准破拆、后安全转运”的救援路径。
破拆攻坚组身着厚重防护装备,携带无齿锯、液压扩张器、顶撑设备,在仅容一人勉强通过的缝隙中艰难挺进。液压扩张器发出低沉的嘶吼,硬生生将扭曲的钢筋门框撑开“一条”生命通道;无齿锯切割水泥板火星四溅,队员脸庞被粉尘与汗水覆盖,目光却如磐石般专注。每一次精准操作都关乎“幸存者”安危。
面对随时可能二次坍塌的危险区域,支撑组利用方木、液压顶撑杆等器材,争分夺秒构建稳固的支撑体系。沉重的预制板在液压千斤顶的作用下被一寸寸抬起,为营救创造宝贵空间。
在狭窄通道内,队员们以肩扛手抬、接力传递的方式,将“伤员”毫发无损地转运至安全地带。废墟之上,秒针的每一次跳动都牵动着人心,比武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生命信条。
山岳救援中难题多场景复杂,十分考验救援人员专业能力。对此,在比武中,充分考虑我省山区地形特点,假设突发情况,上演山巅“纵横天下”。
比武队员飞檐走壁、云中踏步,围绕斜向救援与T型救援两大核心科目展开巅峰对决。绳索交织成巨大的“T”字,比武队员悬挂在横渡绳中央,双手交替抓握绳索,开展极限救援。崖壁上的队员双脚蹬踏岩缝上演巅峰对决,“绳”与“生”紧紧相连。
进入暑期以来,外出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进入运营高峰,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面临严峻挑战。对此,现场消防员模拟高空特殊救援环境,还开展“流云飞挂”绳索救援技术比武。
面对高空强风摇晃、高温炙烤等不利因素,比武队员沉着冷静,细致分析救援场景,全面侦察救援环境,熟练地操作绳索,搭建起安全的救援通道。建支架、搭绳桥,橙色身影在翠绿山间穿梭,以练为战。“锚点制作完成!”指令下达有条不紊,比武队员忙碌的身影,格外蕴含力量 。
浑浊湍急的模拟河道,暗藏漩涡、漂浮物冲撞等重重险情,对舟艇操控和水中救援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橡皮艇在湍急水流中逆流而上。操艇手凭借对水流的敏锐感知和强大的臂力,进行高速绕标、定点停靠、急流控船等高难度操作,运用“O”“S”形划法精准规避障碍物和漩涡,以最快速度抵达“被困孤岛”。
面对“落水者”被冲向危险区域,救援队员化身“活饵”,身系安全绳,在队友的保护下毅然跃入激流,快速接近目标,克服水流冲击,牢牢抓住“落水者”,岸上保护组迅速协力回收,将被救者拖拽上岸。
翻舟自救比武科目中,比武队员临危不乱,迅速执行翻舟自救程序,协力将舟艇翻转复位、重新登艇并驶离危险区。水域战场,风高浪急,吉林“火焰蓝”用无畏的身躯和专业的技能,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的水上长城。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吕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