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入夏后,种植有杨树的街道就开始漫天“飘雪”,飞絮不但使过往行人容易眯眼,敏感体质的人还容易引起过敏,但今年不少细心市民发现,不少杨树在“打针”,而城区飞絮随之明显减少了。记者从长春市绿化管理中心了解到,这是长春市持续开展飞絮治理工作收到的良好成效。
7月6日一大早,在长春市朝阳区南湖公园锻炼身体的王女士发现,延安大街两侧一些树木上都插着注射器状的针剂“打针”,几名园林绿化工作人员正在逐棵检查针剂的注射情况。
“这种针剂是专门抑制杨树飞絮形成的,其主要成分是赤霉酸,我们在杨树上打出2-3厘米的小洞,插入这种针剂,树木吸收后会打破原有激素平衡,抑制其花芽形成,把生殖生长转化为营养生长,使杨树只长枝条不开花,飞絮就会减少。”正在现场作业的园林工作人员介绍说,杨柳飞絮治理周期一般在每年5月后,打药期为10天。共分4个步骤:配药、打孔、注射、封口。先将药剂配好,然后在树干上打孔,注入药剂,最后再对注射孔涂抹封口保护剂,所以并不会伤害树木。
据了解,此前经常有市民夏季反馈飞絮扰民。但杨树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作用极大,资料数据显示,一株胸径20厘米的杨树,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释放氧气125公斤,滞尘16公斤。
为进一步减少飞絮,在尝试多种抑制飞絮方法后,长春市绿化管理中心引进了“秘密武器”,通过有效对比和专业验收发现注射针剂在抑制飞絮上效果明显,飞絮形成减少90%以上。
按照计划安排,该中心通过修剪、化学抑花等手段治絮除絮。目前,所辖街路的人民大街、自由大路、南湖大路、延安大街、前进大街、红旗街等1万余株杨树已完成集中治理,并取得初步成效,所辖街路杨树飞絮明显减少。
下一步,绿管中心还将持续做好治理工作,多措并举,努力减少飞絮总量,改善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刘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