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6日
首页
第A04版:[都市]

[360行职业体验报告]

从一名普通的焊工成长为“大国工匠”“工人院士”李万君:啥活干精了都会有出息

    今年7月1日,李万君在北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李万君为徒弟们讲解技术要领

    手握焊枪,钻研技术的李万君

    开栏语:

    8月,就业季,职业规划、职业选择是这个季节最热门的话题。

    8月,也是暑假,社会认知、职业体验是家长、学子最热衷的实践。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根据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职业分类结构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职业。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连锁经营管理师、全媒体运营师、呼吸治疗师……近年来,有关部门在2015年版《大典》基础上又颁布了两批新职业,我国目前已拥有1500多个职业。

    从过去360行到如今1500多行,伴随一轮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职业变化正折射出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家长和学子们的职业选择也随之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各种样态的就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有的新工作让人眼前一亮:还有做这行的?

    这些新生业态、丰富的职业名称吸引着家长和学子的目光,也让不少人心里犯嘀咕,这工作到底是干啥的?有没有前途?

    城市晚报从8月6日起推出“360行职业体验报告”栏目,由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深入工厂、车间、写字楼,带大家去看看360行里的新职业、新体验,倾听他们的故事。

    我们期许,丰富的“职业体验报告”能让孩子们遇见未来的自己,更期待家长们在体验报告中发现职业新前景、拓展职业新视野、规划职业新未来,让多彩的职业梦想在大家的心中悄然萌芽。

    今日,第一站我们先走进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认识一下曾获得“大国工匠”等荣誉,被誉为“工人院士”“高铁焊接大师”的中车长客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车间电焊工、中车首席技能专家李万君。

    (文/刘佳雪)

    今年53岁的中车长春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李万君被誉为“工人院士”,现在仍手握焊枪活跃在生产一线,焊接之余他也丝毫没有放松,把精力转到培训当中来,帮助中国高铁储备更多的人才。

    “现在每天至少要培训两三个小时,有时是理论培训,有时也要手把手地教,我得把这种焊接技能传承下去,让更多人达到国际标准水平!”李万君说。

    从一名普通的焊工成长为“大国工匠”,李万君以精湛的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国制造高速列车,为中国梦“加速”!昨日,面对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的采访,李万君娓娓讲述了他的职业故事。

    整天泡在车间里钻研练就超一流焊接技能

    时间追溯到1987年8月,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电焊车间水箱工段,成为了一名普通焊工。焊枪喷射着2300℃的烈焰,瞬间将钢铁融化,李万君和工友们披挂着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扣着封闭的焊帽,在烟熏火燎、火星四溅中忙碌着,用他自己的话说,当焊工真是太苦太累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年和李万君一起入厂的工友们,干了一年多就有大部分人离职了!

    艰苦的环境,工友的离去,也曾让李万君动摇过。“有段时间真是不想干了,但有一次省市领导来慰问优秀工人,改变了我的想法。我当时就想,当工人不是没有出息,要当一名有技术、能发明、会创造的工人,啥活干精了都会有出息,一样都能获得尊重!”李万君说。

    就这样,李万君坚定地留了下来,他琢磨着怎么把活干精,怎么能参加比赛交流,怎么能提高焊接技能。就这样,李万君整天泡在车间刻苦钻研练习,大家都下班回家了,他仍蹲在车间练个不停。遇到不懂的技术问题,他勤学多问,把厂里有名的师傅都问了个遍,还向其他厂的师傅学习切磋。

    就这样通过兢兢业业的钻研,日积月累的坚持,李万君顺利考取了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技师)资格证书,成为全能型焊工,练就了超一流的焊接手艺。他接连多次代表长客参加长春市焊工大赛并拿到第一名,创造新纪录。“我那时特别喜欢参加比赛,一是能证明自己,二是能和更多高手切磋提高自己,把技能应用到实践上!”李万君说。

    自编教材努力培养下一代高铁焊工

    2007年,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中车长客试制生产。由于转向架环口要承载重达50吨的车体重量,因此成为高速动车组制造的关键部位,其焊接成型质量要求极高。当时经过1个月的反复钻研摸索,李万君总结出“构架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一枪焊完整个环口,这连最先进的焊接机械手也很难完成的操作,让倨傲的外国专家也对中国工人竖起了大拇指。

    2017年9月21日起,全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7对“复兴号”动车组将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李万君便带领团队刻苦摸索,不断试验,最终成功突破了转向架侧梁扭杆座不规则焊缝等多项技术难题,保证了复兴号的如期生产。

    比起自己在焊接技术上的不断精进,李万君更看中自己在培养新人上的成果,他要把这项技能传承下去。为此李万君也在不断做出努力,他主张校企联办的方式来自主培养焊工,并将自己多年的焊接经验编写成通俗易懂的PPT用于培训,蹲着的姿势、焊枪的角度,PPT中有各种详细而实用的细节。2010年至今,他负责的工作室具体组织集中培训400多次,累计培训焊工2万多人次,满足了中国高铁、出口车等20多种车型的生产需要。

    至今,李万君每天还坚持对新人进行培训。“现在每天的培训除了常规内容外,还要围绕着高铁新型车试制展开,比如车辆时速达到多少,接口要怎么进行焊接,要特别细致,车型不一样,要求不一样,所开展的技术方法也就不一样。我的目标很清晰,就是帮助更多人拿到国际焊工资格证书,让更多人成为中国高铁焊接技术的中坚力量!”李万君说。

    就在去年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上,李万君的徒弟取得了很好的名次,这让李万君很开心。而相比于成绩,李万君更在乎的是徒弟们能脚踏实地地热爱这份职业,干好这份职业。“每个职业都有每个职业的价值,我也总是和徒弟们说,在岗位上能吃苦,能钻研,按标准,按规矩,把简单的工作干到极致,就能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李万君说。

    能把手中的产品不断升华他认为这就是“工匠精神”

    在中车长客工作30多年来,李万君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总结并制定了30多种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同时李万君先后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大国工匠”等荣誉,被誉为“工人院士”“高铁焊接大师”。

    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李万君直言,除了自身努力外,还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高铁这个平台。“原来都是绿皮火车,时速也就100公里,对焊接的技术要求不高,而现在高铁时速最快都已经达到350公里了,满足产品需要,你的技能就必须要不断提升,要掌握相关技术要领,要能攻克相关难题。很幸运我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我会继续努力,以高标准要求每一次焊接,让高铁跑得又快又稳!”李万君说。

    通过努力,李万君还在2017年3月拿到了“教授”资格证书,成为吉林省首位获得正高级职称的技术工人。李万君表示,自己获评“教授”职称,也是对全国技术工人的激励,说明技能人才越来越受国家重视,技能人才地位也在显著提高。

    “大国工匠”李万君说,作为一个高铁焊工,要爱岗敬业,要吃苦耐劳,要掌握高超的技能应用在高铁发展上。要用智慧、技能、汗水把手中的产品不断升华,最后干好达到极致,变为艺术品,这就是“工匠精神”!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吕闯报道中车长客供图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