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党百年庆华诞振兴发展看吉林”大型融媒体采访团50多名记者走进松原地区、白城地区和四平地区,一起领略吉林各地区的发展变化。
查干湖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相得益彰
松原查干湖就像一颗镶嵌在吉林的“明珠”,令现场采访的记者印象深刻。
目前,查干湖已全面启动5A级景区创建工作,生态环境焕然一新,吉林查干湖生态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孙臣说,查干湖投资修建了环湖生态步道、围栏,修建观景平台,仅查干湖大路到玉龙湿地一段,生态步道就有8.2公里长、4.5米宽。
查干湖畔的北栖小院是一个主打绿色生态四合院式的民宿小院。经理辛志强表示,北栖小院主打生态环保,冬季取暖使用电炕,可以保护环境,还能让南方游客体验东北大炕。吃的食物都是绿色环保的,北栖小院特色鱼是必尝美味,都是在查干湖中打捞的原生态湖鱼。北栖小院还有一个花园,种植了生菜、臭菜、小葱、豆角等蔬菜,提供给游客,全部绿色无污染,打造真正的生态民宿。
为全面迎接5A景区的申报,查干湖今年计划开工的项目多达12个,其中植物科普基地、鸟类科普基地、渔业科普基地、王爷府陈列馆维修等已经相继开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正在进行。
孙臣说:“查干湖景区坚持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打造北方生态旅游景区。同时,我们下一步将开发生态研学,带孩子们参观污水处理厂,从小培养环保意识,拉动旅游的同时,也让旅游反哺生态保护,形成良性互动。”
河湖连通的好处老百姓用歌声来表达
7月24日一早,在白城市镇赉县环城国家湿地公园,一群正在歌唱着的老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他们满脸笑意,嘴里唱着的是自己创作的歌曲,唱出的是他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对于河湖连通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老百姓是最有发言权的,80岁老人朱家让放下手中的琵琶,分享起了自己的幸福生活。退休前,他是一名音乐老师,退休后,经常与友人一起来这里唱歌休闲。“以前这里是臭水泡,我们都是绕着走。”朱家让告诉记者,自从河湖连通工程建设以来,引入了嫩江水,将水体都连通了,水质得到了治理,水不臭了、植被多了、飞鸟也多了,环境越来越好。渐渐地,这里成了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为此,朱家让还为自己美丽的家乡谱了一首歌《苇海鹤乡情》,写的就是自己的家乡水美。
“洮儿河哟弯又弯,嫩江水哟长又长……环绕着美丽苇海鹤乡,水中鱼儿游,岸地百花香,牛羊恋草原,鸭雁嬉泡塘……”朱家让动情地给大家唱起了这首歌。
白城市水利局局长范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白城市河湖连通工程实施以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科学蓄水,增加灌溉面积,实现了粮食增产丰收。扩大水域面积,渔业产量有了新的突破。增加降水量,改善局部小气候。蓄洪水、确保了防汛安全。生态补水和抗旱补水并重,为白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水保障。
“风”生“水”起的“陆上风光三峡”工程
在蓝天白云下,一排排大型风机的叶片在风中轻轻转动,一片片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闪着夺目光辉……这就是建设中的白城市镇赉县“陆上风光三峡”工程,眼前的景象不禁令人惊叹不已。曾经,这里是一片荒芜的盐碱地,如今,风电、光伏已让这里变得“风”生“水”起。
据了解,我省是国家首批7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白城作为省内风能资源富集区,在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控制下,常年多风,与中国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相当,发展潜力惊人。同时,白城也是吉林省新能源起步最早、发展较快的地区,经过多年培育,基本构建起以风能、光伏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
白城市能源局副局长田秀华谈起白城市的新能源产业时很自豪,她说,“2018年,国家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50万千瓦在白城落地;2019年,国家光伏发电领跑奖励激励基地50万千瓦在白城落地。从‘十三五’开始,白城市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就步入了基地式、规模化的新发展阶段。”截止到2020年末,白城市清洁能源装机580万千瓦,占全省60%以上(其中:风电394万千瓦,占全省68%;光伏186万千瓦,占全省55%);新能源年发电量110.7亿千瓦时,占全市总发电量59%,清洁能源占比高,优于全国同类地区。
未来,白城市的新能源产业也将抓住机遇,即将承接省政府提出的“陆上风光三峡”项目中的一部分。“实现三个千万千瓦基地,消纳一千万,送出一千万,制氢一千万,同步建设吉电南送特高压。”田秀华说。
挖掘红色历史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
7月25日上午,“建党百年庆华诞振兴发展看吉林”大型融媒体采访团走进了四平战役纪念馆,一起体验那段四战四平的历史。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平战役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驻足处”,在这里重回那段红色岁月。而这背后,是每个到访者对革命先烈和红色历史的刻骨铭记,是想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丰厚精神滋养的渴望。“虽然来过很多次,但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听到讲解员讲述,心中都会泛起一种特别的温暖和感动。”参观的市民王先生如是说,在这里,他有感动,有泪水,也有了更强的信心!
走进四平战役纪念馆,讲解员在讲解的同时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前不久,一位外地来的游客到访。这一次,他带着一个“任务”,他的父亲是一位参加过四平战役的老兵,他带着老父亲的一句“谢谢四平人民”走进了纪念馆内。而讲解员听到这句话后,眼中泛着泪光对他说道:“这句谢谢,应该我们对您的父亲和所有老兵说,是你们的流血牺牲,换来了今天的美好!”
慕名而来的到访者多了,纪念馆也在“稳中求变”,这一个“变”字,也蕴藏着更丰富的内涵。四平战役纪念馆馆长李
秀峰说,现在馆内有6名讲解员,而这个团队还在逐步扩大,不但要“扩”,还要“精”。要着重提升讲解员的讲解水平和服务水平,同时,还要围绕着这段历史,挖掘100个红色故事,有英烈的故事,战斗英雄的故事,还有文物的故事等,另外,他们对展馆要进行进一步的升级,以此来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展需求,更好地展示这段历史,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陆续报道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