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8日
首页
第A04版:

党建引领老旧散小区治理

长春这个老社区焕发新活力

    志愿者与社区老人一起包粽子过节

    志愿者联盟开展文艺演出丰富居民生活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签约仪式

    义和社区党委书记黄雨松为居民解答政策

    永昌街道义和社区办公楼

    义和社区茶文化活动室

    小区自治后居民增加幸福感

    邮电小区2016年改造升级焕然一新

    邮电小区成为长春市旧城改造示范区

    邮电小区凉亭也是居民议事亭

    自治小区一角

    义和社区老楼加装电梯为长春首例

    节日里志愿者为老人包饺子

    老旧小区居民自己营造环境

    一名党员就是一颗红星,一个小区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长春市朝阳区永昌街道义和社区发挥社区党员的引领模范作用,引导老旧小区居民自发维护居住环境,破解老城区老旧小区的难题,提高了老旧小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64岁的于锌是义和社区土生土长的老住户,生活了半个多世纪,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再熟悉不过了,他居住的永昌胡同938栋有着30多年的房龄,有时在楼下遛弯时,他只瞥一眼老楼就不禁慨叹时光的飞逝与社区治理的奇迹。

    “我是越来越老,可社区环境却越来越新,越来越有味道了。”他指着街墙上的漫画说:“‘红色引领聚合力,筑强堡垒谱新篇。’看这图,你就知道原因了。”

    义和社区是典型的老城社区,也是长春市最大的老旧散小区集中地之一,现有居民6838户,人口1920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为60岁以上老人。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水平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永昌街道义和社区党委书记黄雨松说,社区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市民群众,社区发展治理水平也直接影响到民生福祉。义和社区以老旧小区改造为重要抓手,引领党员群众共治共管,形成社区治理党建来引领,社区事情群众来参与的老城小区治理新模式,也正是这条新路径让老旧小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义和社区首例加装电梯成“样板”退休老党员发挥关键作用

    位于长春市新疆街与清华路交会处的省委老干部局宿舍,建于2000年左右,2020年10月,作为朝阳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首个试点,正式投入使用。如今电梯运行情况良好,在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成为了辖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作为长春市第一个‘吃螃蟹’的社区,我们通过大量的摸索和实践,为长春全市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黄雨松介绍说,首例加装电梯成功,离不开退休老党员发挥关键作用。

    当时,小区内老龄化比例很高,大多居住在无电梯多层房,上下爬楼梯非常困难,好多老人不愿下楼,形成名副其实的“悬空老人”,加装电梯成为居民们迫切的需求。

    看到邻居们的困境,83岁的退休老党员刘老伯挺身而出,为居民们东奔西走,探索加装电梯的可能性。然而,当时长春市还没有加装电梯的先例,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

    比较难的问题是一楼二楼住户有“挡光”和分摊费用的顾虑,刘老伯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及时把居民意见反馈给社区,大家共同出谋划策。考虑到一楼二楼使用确实不多,当时决定可不用分摊费用。

    “但一、二楼住户被刘老伯所感动,不仅同意加装电梯,还主动分摊了费用。”黄雨松连说没想到,如果社区直接做工作,效果未必如此好,而刘老伯是老住户,秉承公心,在居民中有威信,大家愿意配合他,最后结局圆满,邻里一团和气,大家合力促成“首例”电梯的加装。

    其他小区居民看到电梯的实惠与便利,纷纷找到社区主动提出加装需求,长春市朝阳区政府将义和社区的经验做法进行梳理上报,不久后,长春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指导意见(试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犹如雨后春笋般在长春各城区推广实施,惠及所有老城区居民。

    创建多元共治圈“三长”联动模式破解老旧散小区难题

    如果说加装电梯是老城社区治理的“命题试卷”,那么老旧散小区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则是社区天天面对的“随机难题”。义和辖区内老旧小区居多,且所有小区均无物业管理,基层治理难度较大。义和社区党委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帮助小区成立红色业委会,带领小区居民实行自治,让小区的党员和居民志愿者从幕后走向台前,助力示范小区“建起来”。

    “我们社区有9个网格,每个网格就是一个支部”,今年38岁的黄春红是义和社区第五网格长,她的责任区有22栋楼720户居民,如此大的面积仅一人显然无法面面俱到,而楼长、单元长就是她的信息员和得力助力。

    黄春红解释说,楼长、单元长与网格长互联互动,收集环境卫生、文娱生活等方面小区社情民意,并做好居民与社区之间的信息沟通、情况通报,把群众的心声反映到社区。通过楼栋长的选树,现如今环境卫生有人管了、居民困难有人帮了、邻里纠纷有人解了,大家的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以往的“老旧散”散发出了“新生机”。

    但楼长和单元长的选拔也非易事,前面提到的64岁老人于锌就是黄春红举荐的楼长。于锌开朗热情有能力,也有发挥余热之心,只是担心会因管理伤了老邻居的感情,此外妻子身患脑血栓,行动不便,需专人陪伴。因此,当网格长黄春红找到他时,他没答应。

    黄春红没有强劝,得知于锌妻子坐轮椅进出楼不便,立即联系旧城改造人员修了斜坡,老邻居们也主动上门为老夫妻免费理发,这些举措让于锌深受感动。“网格长这样贴心是为了百姓服务,邻居们无偿帮助也是为了社区大家庭,我理应发光发热。”于锌不仅爽快地做了楼长,还重拾电工手艺,义务为大伙维修电灯电器,得到了居民的拥护信任。

    广电小区是个有着16栋楼、562户居民的老式小区,车辆频繁地在小区里穿行,接送孩子的家长把小区当成临时停车场,人车混杂,存在安全隐患,居民对此十分担心。但由于没有物业,小区的管理问题成为老大难。

    去年4月份,小区几位楼栋长及单元长创建了广电小区居民微信群,号召大家实现居民自治,这个想法得到了义和社区的大力支持。去年5月8日,义和社区第三网格长王晓东召集小区居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了5位居民自治小组成员,并且组建了由义和社区党委书记黄雨松牵头的5位党员监督员。借助“三长”联动工作机制这个平台,广电小区跨出了居民自治的第一步。

    为了寻求科学、有效、符合大多数人意愿的解决方案,王晓东带领楼栋长和单元长广泛搜集民情民意,征集小区自治管理方案意见。“有了‘三长’,有了自治组织机构,小区不再没人管了。”广电小区自治小组成员、单元长刘逢亮高兴地说,“小区自治后,方方面面都有了新气象。电动蓝牙道闸立起来了;很多居民自发打扫,卫生比以前好了;外来人员出入小区会有人主动过问;骑电动车送外卖、送快递的小

    哥进小区,有人提醒要减速慢行……”“三长”联动机制在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紧密居民与社区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是广电小区,辖区内的邮电小区等旧城改造小区也都在“‘三长’队伍+居民自治”为主体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中,探寻出一条老旧小区自治的新路。

    目前,义和社区550余名楼长、单元长已遍布社区内155栋楼,与网格长实现“三级”网络工作全覆盖,在社区党委和网格长支部的带领下,他们各司其职,发挥效能,真心真意为居民服务,推动小区服务“转起来”,打造独具温情的幸福家园。

    从8人“独唱”到3000人“合唱”壮大“红色朋友圈”让社区服务真正形成合力

    义和社区老龄人口占三分之一以上,流动人口、租房客等生面孔居多,如何做好社区的爱心服务,让群众感受到身边党组织的“温度”?

    义和社区率先探索区域化党建联盟,打破“条块分割”的基层党建组织架构,以“区域不变”应“单位万变”,将各个分散单位凝聚成为民共同体、党建共同体,逐步形成了区域内全体党组织共同服务于社区建设的全新“大党建”格局,为长春市首创,在全省也是一个新鲜做法。

    70后居民刘建军,1994年起在义和社区经营一家“小不点美发店”,热衷公益慈善的他,秉承“关爱老人从身边做起”的理念,多年来共为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理发81000人次,其中上门理发7370多人次,为临终老人理发151人次。

    “多亏了他,很多失能老人足不出户就能理发,还不花钱。”因为刘建军的公益善举,他也成了社区老人口中的“大明星”。2015年,经过层层考察,刘建军被吸收培养为一名共产党员。但一人力量毕竟有限,社区还有很多爱心人士,何不联合起来一起做慈善?

    2017年,在永昌街道党工委、义和社区党委的支持下,以刘建军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刘建军志愿者服务联盟。为了更好地把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合理串联起来,同时也成立了刘建军志愿者服务联盟党支部,最初仅8人,其中核心党员5人。

    尽管还是“星星之火”,但在社区和街道党组织的扶持下,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势”。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数十家驻义和社区单位党支部与其组成“支部联合体”,充分发挥“穿针引线”的功能,打破体制、单位、部门等各个维度的界限,几年来,这支队伍由最初的8个人,逐渐扩大到多家团体组成的志愿者联盟,共有3100多人和21个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学生党组织加入其中。

    这个庞大的志愿联盟通过一对一帮扶困难群众、为困难群众修缮房屋、为失能老人理发、为小区楼道清扫卫生、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等,实现了居民服务需求和驻区单位资源优势的有效对接,社区居民幸福感明显提升。

    “因为有了志愿者群体的保证,社区勇于尝试,与供销社联合创建了社区平价超市,不仅价格便宜,还可以给失能或行动不便的老人送货上门。”义和社区党委书记黄雨松表示,社区是最基层的治理单元,但有很多事仅靠社区显然是干不成的,不过义和社区有多所学校和上百家企事业单位资源,如何将这些力量汇聚一处,聚力而动、聚力而为,是给社区提出的课题,“支部联合体”就是义和社区对盘活辖区资源的初次探索。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建联盟最主要的共同点。”黄雨松说,下一步,在永昌街道党工委的带领下,社区党委继续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不断提升组织力,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大梦想”和“微心愿”,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使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热爱党、跟党走。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刘佳雪报道摄部分图片由义和社区提供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