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智联招聘组成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发布了《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今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有705万,“大学生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首次就业群体”。“到今年6月,仍有26.3%的2020届应届毕业生在求职”……2020年毕业生不同以往,面对着不能返校参加招聘会、企业缩减招聘等因素,就业压力非常大,很多应届毕业生都出现了困惑和焦虑的情绪。
应届毕业生小孟(化名),投递了15封简历一个回音也没有,看着同学们都上班了,失落的小孟慢慢开始出现了食欲不振、睡眠障碍、情绪低落等症状,甚至悲观厌世,觉得自己活在世上没什么意义。在一次自杀未遂后,小孟的家长带她来到了长春市第六医院。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科一疗区主治医师赵丽丽表示,最近门诊的确出现了很多像小孟这样的患者,毕业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生活阶段的结束,另一个生活阶段的开始。在这样的阶段,对于心理健康程度差的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通过自我调整或是心理咨询就可以得到缓解;严重的则会罹患各种心理障碍,如抑郁障碍等疾病,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来治疗。”
赵丽丽医师为正面临就业焦虑的年轻人准备了一份自我调节心理的秘诀: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劳逸结合;接纳结果,调整心态,坦然面对;丰富生活,培养兴趣,厚积薄发。
对于已经有负性情绪或不愉快体验的同学来说,她建议用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调整:
1、学会觉察情绪,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并好好地对待它!
2、学会合理表达情绪。当我们遇到情绪问题时,情绪问题和哪个当事人有关,我们可以尝试合理地去表达;当我们觉察到近期情绪压力后,可以向亲朋好友吐吐槽;当我们有负面情绪时可向大海、高山喊几声,或者去购物,去各种游乐场所,这也是向环境表达的一种方式;问自己一些和情绪相关的问题,给自己写一封信,和自己做一个需求问卷等方式。
3、当我们学会觉察,学会表达释放情绪后,如果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或是我们仍然有其它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就需要到专业的医院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朴松莲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