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缓解医院就诊压力和交叉感染的风险,吉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组织科室红手环志愿者开展走进“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关注卒中患者”红手环志愿者线上科普宣教活动。志愿者们深入浅出地向大家介绍脑卒中相关常识,呼吁广大民众认识卒中、正视卒中,使更多卒中易患人群得到有效预防、及时救治,降低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使患者树立信心,享受有质量的生活。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四高”特点,是我国国民第一死亡原因。发病者约30%死亡,幸存者也多有残疾,常常导致“一人中风,全家瘫痪”悲剧。据介绍,脑卒中广义上指血供异常所引起的任何脑组织损伤,临床上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及出血性中风。神经内一科副主任李淞提醒大家,“脑卒中的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小时,但仅仅只有几分钟或数小时的症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的最主要、最基础的原因。膳食、运动等方面的不良习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都可以诱发脑卒中。此外,某些器质性病变如心脏卵圆孔未闭、房颤,也可以引发脑卒中。
李淞提醒大家,春秋两季打季节针不能预防脑卒中!预防应从多方面入手,应从每一天做起,坚持每一天的预防,“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高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胆固醇,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防治糖尿病;心房纤维性颤动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等危险因素。
“预防脑卒中要从幼年开始。”李淞表示,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往往从儿童时期就已经开始,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强,主要与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过高、高糖饮食导致幼年肥胖有关。高脂血症和肥胖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从幼年开始,适当控制高胆固醇及高糖食品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养成不偏食、不过量饮食的习惯;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的一生极为有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超过一定时间(约3-5小时)脑组织即发生坏死,但如果在有效的时间内(通常为4.5-8小时)及时赶到有条件的卒中中心通过溶栓、取栓及碎栓等各种方式可挽救50%-80%的患者。所以只要脑卒中发生后及时救治,有些患者的病情完全可以缓解甚至恢复正常,不留下任何后遗症。李淞建议人们要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体内已经形成的病理变化,如颈动脉斑块造成狭窄等,要引起重视,定期进行脑卒中筛查,及早发现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在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朴松莲报道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