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长春,晴。吉林大学2020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现场,63岁的郑杨教授为学子们上完在大学校园的“最后一课”。
“作为从医从教30余年的教师和医生,作为援武汉医疗队,在武汉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定点医院和病房工作60余日的队员,参加你们在母校的最后一堂课,这场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变得不一样的特别的毕业典礼……”郑杨,63岁,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教授,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第五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成员。这次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给即将迈出校园的万名“吉大人”送上《写给远方的叮嘱》。
女教授寄语毕业生
提出三点希望
作为一名医生,当我一次又一次从疾病中挽救一条条生命时,从心底里感受到职业在生命中的爱和温度;面对突然的新冠疫情,4万名医生与护士大义担当,无畏启程,与国家和新冠患者共克时艰,生命也因此赋予了新的内涵,包孕其中的是担当、尊重、坚守的生命价值和昂扬向上的灼灼的光彩。同学们,这次疫情也一定再次激发了你们对生命的珍爱,要有效地使用它,无论毕业后从事什么职业、走到哪里工作,在什么样的境遇下,一定牢记使命,用爱和担当,托起生命中最美的艳阳天,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中,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英姿,实现生命的价值。
毕业典礼现场,郑杨教授为学子们提出了三点希望:首先,希望你们珍爱生命,并有效使用它!其次,希望你们珍惜青春,并尽情挥洒它!最后,希望你们珍视幸福,并永远拥有它!她说:“同学们,大学时光远去,更好的你们才刚刚开始,你们是时代的主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奔涌向前的后浪,要凭借青春与担当,汇聚成推动国家发展的‘巨浪’直面前路挑战、砥砺青春又启程、放歌时代再升华。”
校长借经典诗词
送上暖心叮嘱
毕业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借用经典诗词为毕业生们送上暖心叮嘱。
“群居不倚,独立不惧”。这是我喜欢的苏轼以竹喻人的句子:丛生时自主自立,独自时无所畏惧。实际上,小到个体,大到国家,没有独立的品格,必将随波逐流,失去方向。同学们离开校园之后,再也没有校园里老师们的耳提面命,也难再有同窗之间的切磋勉励。但我相信,大学的学习和锻炼已经让你们拥有了独立发展的储备和自信。面对社会浪潮,面向职业生涯,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坚持独立思考,秉持人格操守。独立不迁的品格能让你们在纷繁复杂的时代和社会中,正直敬业,“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
毕业生真心话
告白校园致青春
吉林大学2020年毕业生中包括10831名本、专科生,5802名硕士研究生,831名博士研究生,196名留学生。即将离开校园,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中,一些毕业生代表说出了心里话。
生命科学学院赵同学保研到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她向记者展示了刚刚颁发的毕业证书。她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寝室有三名同学保研,一名考上了研究生。“这是一个特殊的毕业季,感激母校的培养,但心里更多的还是不舍,和同学们刚回来相聚没几天,就要分开,我爱吉林大学,希望青春不散场,分别是为了下次更好重逢。”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暄 报道 摄影:吉林大学 徐立华 方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