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7日
首页
第A15版:人物

我省支援湖北医疗队首批返吉医生孙晓岩:

“患者带给我太多感动 明年要去武汉赏樱花”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城市晚报 联合出品

    策划:张福安 杜兆云

    执行:刘暄 朴松莲 高菡

    “因为这次特殊的支援行动,我的生活从此又多了一座时常牵挂的城市!”4月5日,作为我省支援湖北医疗队首批返吉队员,白山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孙晓岩,与省内10家三级医院的呼吸科、感染科和重症医学科等科室145名医护人员平安凯旋。

    从2月19日奔赴武汉,她和队友们就承担起整建制接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号楼13层东区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任务。在武汉奋战32天,精心救治,热心服务,全体队员零感染。3月22日上午返回吉林休整,4月5日回到家中。重述与疫情鏖战的日夜,孙晓岩说:“患者带给我太多感动。”

    担当

    义无反顾加入到支援湖北医疗队

    2月17日晚上10点多,已经准备休息的孙晓岩接到院里通知:准备加入到支援湖北医疗队,19日出发。撂下电话,孙晓岩反而踏实了,正常入睡,没有感觉太意外。

    “其实早在2月2日我就已申请并被批准编入医疗队,但后期临时增加两名护士,我未能成行,所以这一次接到通知,反而不觉突然。”作为白山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的副主任医师,孙晓岩说,抗击疫情自己责无旁贷,从医20余年,经历过流感、非典等考验,她更清楚,抗疫一线需要呼吸科的医生,她的专业正对口。同时,也是因为家人的大力支持,让她毫无顾虑挺进湖北。孙晓岩的儿子已经上大学,家里父母有哥哥在照顾。一切都安顿妥当,孙晓岩就这样踏上抗疫的征程。  

    白山市医疗队由两家医院组成共计35人,5名医生,30名护士,孙晓岩负责带队。抵达武汉后,抗疫工作火急,没有太多时间休整,孙晓岩与队员迅速入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3楼东区。医疗队医生少,护士多,很多护士都很年轻,没有经历过疫情救治工作,最初心里有恐惧感在所难免。尤其是初到武汉,呈现在眼前的是空荡和寂静,而在大家印象中,武汉应该是热闹繁华的,这让所有人内心感到更加沉重。此外,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患者几乎都上了纯氧,这意味着这些患者的情况都非常危险。面对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队员心情一度非常沉重。

    “穿上防护服后可以说是密不透风,不一会儿就会捂得全身是汗,人不仅有强烈的不适感,心理压力也很大。”孙晓岩说,刚开始工作时,有的护士心率高达110次/分钟,而日常的正常心率只有90次/分钟。

    责任

    严格做好队员培训演练工作

    人一旦紧张就会手忙脚乱,这时候最容易犯错。尽管出发前,队员们都接受了演练、培训,但真正到达病房实战时,遇到的情况却又不一样。这种情况下,稍有不慎就有感染的风险,这对于领队孙晓岩来说,感到压力很大。

    既要提振队员士气,又要让队员提高警惕。孙晓岩利用一切时间,与护士面对面、手把手传授防护知识,叮嘱队员一定做好自我防护安全,一要调整好心态,二要做到忙而不乱。遇到队员不确定的问题,她都第一时间进行耐心讲解,现场教学。

    有了领队的专业指导,加上患者们的积极配合,队员们很快找回了自信。有一次,一名队员查房后,准备离开隔离病房时,房门意外被反锁。但有此前的防护指导,队员没有惊慌,最终安全离开。除了关注队员的安全防护责任,支援武汉期间,孙晓岩还要参与物品清单、操作流程及管理流程的制定,规范病历书写,每次查房会跟患者交谈,并进行心理辅导……不断努力后,成果是喜人的,不仅患者康复出院人数不断增加,参与抗疫的队员更是实现零感染,全体安全返回。

    挑战

    伴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

    考验全科医术

    而对孙晓岩来说,更大的考验还是在医术上,她所在的疗区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多为伴有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任务十分艰巨。

    “平时在医院我们会划分科室,会有多个科室协作会诊,但是在抗疫一线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很多时候需要我具备全科的诊疗水平”,孙晓岩说,在一线用尽了平生所学以及20年从医的经验,其间也有过焦虑和着急,但看到患者们逐渐康复,心里的压力顿时消解了。“每天看着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脸上露出笑容,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孙晓岩坦言,在这次抗疫中,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比平时要重得多。每次工作结束,队员的整张脸又红又肿,眼睛里也布满了血丝,即使休息后有所恢复,但只要一上班,就会被“打回原形”。

    每次下班后,孙晓岩都会感觉体力严重透支,但她必须完成更加严格的消毒工作,才能返回酒店休息。“在隔离病房里,我们身上穿的所有防护用具都接触过病毒。”孙晓岩表示,相比于穿上时需要注意的“严密”二字,脱下这些层层覆盖的装备更需小心。“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我们医护人员回到酒店后很少聊天,最多就是在各自的房间门前打声招呼。”孙晓岩说,在武汉30多天的日子里,她每天都在往返于宾馆和医院,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有的队员为避免中途上厕所,不敢喝太多水或吃太多东西,有的队友为应对长时间工作,用上了尿不湿。尽管如此,大家还是齐心协力坚守一线,给患者带去希望和安康。

    感动

    “在武汉听到最多的话是谢谢”

    “从2月19日出发到3月22日,我们一共在武汉工作32天。32个日夜,每天都像一部电影,时刻在我脑海中回放。当时是带着忐忑的心情去的,回来的时候是带着安心的心情。” 孙晓岩表示,忐忑是因为对于抗疫一线的未知,安心则源于武汉市民给予她和队友极大的支持。这段工作经历让她成长了很多,“这是我一辈子宝贵的精神财富”。

    孙晓岩说,在抗疫前线,作为一名医生,有时也要负责女性患者的心理疏导,还有生活、起居、饮食、食物以及药物发放。“记得有一名患者入院前就有肺病,心情比较焦虑,很担心病情,尤其是看过CT后坚信好不了,没有食欲,吃不下饭。” 孙晓岩说,这个时候,她就会针对患者的兴趣爱好,或跟她聊天,开解她,督促她做肺部康复训练等。后来这名患者最终痊愈,康复出院,非常感激她的帮助。

    “这次去武汉,听到最多的是感谢。” 孙晓岩说,离开武汉时自己最想说的也是感谢。“感谢湖北人民,感谢武汉人民,他们真的非常勇敢。” 孙晓岩说,自己封闭战斗一个多月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距离武汉大学近在咫尺,当时正是樱花绽放的时节,但是一直到离开也没有时间去看一看。为此,告别之时,她与患者以及武汉的战友们约定,今年秋天欢迎他们来到长白山做客赏雪,明年她要去武汉赏樱花。

    收获

    越经历越敬重生命

    想更多陪伴家人

    虽然支援湖北的工作压力非常大,但孙晓岩却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休息时,孙晓岩会与家人视频通话一解思念之情。孙晓岩告诉记者,经历过武汉战“疫”,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也对人间的大爱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和理解。

    “越是经历越敬重生命,今后我要多抽些时间陪陪老人。”孙晓岩说,她此次支援武汉最感动的是母亲的鼎力支持。她说,母亲已经78岁高龄,身患糖尿病,从前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得知吉林省组建抗疫医疗队后,母亲就说你应该去,患者等着你去救治他们,不要牵挂家里,求人如救火等不得。

    在武汉期间,孙晓岩所在单位的领导同事,甚至很多素昧谋面的朋友,都为她提供了不少帮助。“非常感谢那些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们。在此,我为你们送上真挚祝福,希望全世界的疫情早日结束,希望仍在一线战‘疫’的战友们一定要保重身体。”孙晓岩动情地说。

    母亲说:

    母亲说: 

    女儿支援湖北是一家人的骄傲

    “救死扶伤是医者的天职,不容推卸,义不容辞。女儿能在国家和湖北人民需要时,奋力拼搏,给人以希望,救人于疫情之中,这是一家人的骄傲,我们支持她!”

    ——母亲王惠云

    /城市晚报记者 刘佳雪 报道  受访者本人供图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