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1日
首页
第A10版:发布

让座问题的老调子没有唱完

    ◎多年以来,我们不知浪费了多少资源,为公用交通上的让座这个鸡毛蒜皮的问题打口水仗,以至于我们都不好意思再去提这个话题了。

    ◎最小的事情,往往能把人的劣根性揭示得淋漓尽致。

    ◎公交车上抢座、占座,甚至因为抢座、占座而出人命的问题都有发生。

    ◎如果让座问题的老调子仍要继续弹唱,真的对不起中华文明。

    一朋友拿我开心:人快到老掉牙的年龄了,总喜欢谈论老掉牙的话题。问题是那些看似老掉牙的话题总也避不开,不信你敲一下网上公交车座位的搜索引擎,就会发现:老汉乘公交要求女子让座遭拒,遂坐其大腿;老太把自己的座让给17岁的孙子,要别人给她让座;公交司机提醒年轻女乘客给老人让个座被投诉;两男子因抢座大打出手,一男以故意伤害罪获刑3年;猛男一脚将抢座母女中的女儿踢下公交车摔成重伤等。2014年9月10日,《郑州晚报》更爆惊人消息:一老者请年轻人让座未果怒扇其耳光,二人争吵时老者猝死。

    按理说,公交车上的座位,也就是按“先来后到”的规则分配的暂时休息地。除了老弱病残孕和儿童,对短途市民来说,并不是必须的。我国作为礼仪之邦,在公共场所主动让座,本是妇孺皆知的最起码的社会公德,本是一种时代风尚。然而,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在性别都不是问题的今天,这一反映国民基本素质的小事,却每每在媒体曝光,频繁刺激公众的神经,不能不令人唏嘘叹息。

    我发现在让座问题上大概有这样三种人。

    第一种人,见了新上车需要座位的老弱孕病幼残,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马上起来让座,这样的人多为修为了得的青壮年,以女性最为多见。且如今这种主动让座的人越来越多。

    第二种人,这种人也知道他人比自己更需要座位,但往往会犹豫观望一番。他们希望别人能主动给需要座位的人让座,等待需要座位的人能够远离自己,实在不行时也能让座。这种人还不在少数,虽有悲悯情怀,但让座的行为附带了一些条件。

    第三种人,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属于另类的“装”或者是“三季人”,常常表现得冷漠无情视而不见。他们虽然心里明白老弱孕病幼残比自己更需要座位,但他们坚信座位得来不容易,不让是自己的权利。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们有的装睡觉,有的在不停地玩手机,有的把目光转向窗外,有的干脆就觉得让座与自己何干!这种人,多是那些涉世未深缺少教养的青年。

    三种人,孰优孰劣,大家一目了然。

    让座问题关乎人的修养。礼让、谦让、忍让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有怜悯之心、羞涩之心和良好修养的人,大都具备尊重老幼、礼让妇女和弱者的美德,把关心、关爱、关照他人作为修养身心的途径和载体,在让座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境界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与之相反的,就容易在抢座、占座问题上动气、动口甚至动手,以至于在短暂的舒适中,丢掉了永久的品质。想一想史上4岁让梨的孔融,或许会令今天许多成年人羞愧汗颜。儒家一直主张的是人性向善。人如果不能文雅,见面没有礼让,那人跟其他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正像开玩笑时所说的,不管“是东西”“不是东西”,最终都不是好东西。“向善”就是由真诚和修为引发的礼让力量,让人自然而然去做该做的善事。

    让座问题应是习以为常的行为、自觉主动的习惯、顺理成章的生活方式。不需要提醒,不需要暗示,更来不得闭着眼睛装睡和视而不见的麻木。如果到了等别人动员、商量甚至哀求强迫带自愿的时候,往往就改变了让座的味道。当然,如遇年轻人不主动让座,老年人忍一忍也会过去。假如确实坚持不住,相信乘客的心都是肉长的,以倚老卖老的方式处理此事往往差强人意。

    座位就是一面镜子。公交车作为一个窗口,座位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映衬着形形色色人的真实面目。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见在工作单位或集体小圈子里“装”出来的、寻常看不见的真实的东西。有些时候,最小的事儿,往往能把人的劣根性揭示得淋漓尽致。有鉴于此,管理者不妨微服在公交上考察员工或下级,看清楚美丽与丑陋、善良与冷漠、阳光与龌龊、大度与小气。有一条,那些见了老弱病残耷拉着眼皮或假装看不见,或是若无其事、安之若素的小青年,在人生路上,不会有什么出息。

    让座问题关乎国民的素质。改革开放以来,对公交车让座的讨论几乎没有停息。年轻人在公共场所多尊重照顾妇幼老人,这个民族才会被尊重,才会有一个可以期许的未来。大连,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讲秩序、守规矩的城市。先来后到,长幼有序,排队上车,很少听说因抢占座位发生事故,但也常遇到夹塞摩擦出火药味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如果有过高峰挤公交的经历,你就会发现:自己没上车时,在下面看到那些闲置的空间,很着急,都拼命呐喊着别人紧凑挤出位置。而自己一旦上了车,即使车里面有许多空,谁也不愿意使自己的空间变得紧凑,就不再顾及那些还没上车的人了。这种瞬间完成角色转换频率的人等,也许在世上是绝无仅有的,更适合去演川剧变脸。如果我们的市民特别是青壮年,在公交车上多体谅老人、孕妇、儿童,多想想他(她)比我更需要座位,想想我的子女将来也十分需要公交上的礼让,多想想让是高尚的、抢占是狭隘的,那么公交车就不会因为抢占座位,生出来那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

    有一位周姓老师,在教书育人之余,偶尔乘公交,视座位如无物,以较强的忧患意识在微博主动给出公交车不设座位的建议:只安装齐腰高的护栏,大家都站着,有处靠、有处扶就可以,节省空间,更重要的是减少纠纷。他用没有了真干净之策、釜底抽薪之计,解决了令城市管理者头疼的抢座、占座问题,或许将来会获得发明专利,只是不知广大市民是否期许。忽然想起鲁迅先生那篇文章--《老调子已经唱完》。先生批判道:是因为有些人没记性,因为没记性,所以昨天听过的话,今天忘记了,明天再听到,还是觉得很新鲜。公交车让座问题的老调子什么时候能够唱完?

    /选自王永林著《浮事微观》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