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5日
首页
第A06版:发布

今天的等待与明天的遗憾

    ◎每个人的一生都可能留有遗憾,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少留遗憾,特别是不要欠了亲人的情。

    ◎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做儿女的都想要孝敬父母,却总是把时间拖延到将来的遥远。总觉得自己还有一个又一个的抱负梦想目标没有完成,等到功成名就有了更宽裕的时间和更多的财力,再来孝敬也不晚。

    ◎但时间往往不容许父母耐心地在那儿等待你的孝敬,常常会上演“子欲养而亲不待”。

    新加坡一报纸日前发表了尤今《当个没有遗憾的儿女》的文章,让我久久地悲悯一名少年的人生遗憾:父亲早逝,为了拉扯他健康长大,母亲含辛茹苦,每天在外奔波忙于生计。回家后,即使再苦再累也要精心烹饪令他爽口开胃的菜肴。18岁那一天,少年起得特别早,从菜市回来后,以虔敬的心做了西红柿炒鸡蛋、蒜泥炒芥兰。他摆好碗筷,把饭菜捧上桌,再恭恭敬敬地请母亲上座,低首敛容地说:“妈,请吃,多吃一点。”然而,母亲的位子却像一个句号,空的、冷的……原来不久之前,母亲在爬楼梯时不慎摔成头部重伤,猝然而逝。少年在母亲入土为安后,希望为她实现那个卑微的夙愿。半年前,当母亲含笑问什么时候能吃上他做的菜饭,他轻轻松松地说出“以后吧”这句话时,他没有想到,母

    亲的离去竟像风暴,来得那么急促那么残酷那么突然,给他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终生遗憾。

    中华民族是一个伦理之邦,历来强调孝敬父母不能等待怠慢。早在2500多年前,曾子就在《孝经》里强调,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尽孝道是无始无终的。汉代韩婴所著的《韩诗外传》,通过皋鱼周游列国寻师访友,遗憾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侍床而追悔莫及的故事告诫后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南宋以来流行的民间读物《名贤集》,就有“在家孝父母,何须远烧香”“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的箴言。我们民族血管里流淌着四岁让梨的血液,情感里积淀着九龄温席的基因。古往今来,孝悌的事例不胜枚举。现代人人均寿命与历史相比已不能同日而语,但环境污染、危害健康的食品、不良的生活方式等,使人抵御疾病的能力在退化。肿瘤等疑难病症多发高发,还有突发事故,忽然觉得人活着复杂困难,死却变得容易简单。

    诚然,我们身边绝大多数做儿女的都想要孝敬父母,却总是把时间推到将来的遥远。总觉得自己还有一个又一个的抱负梦想目标没有完成,等到有了更宽裕的时间和更多的财力,再来孝敬也不晚;总以为父母现在还年富力强,还能独立生活,他们毕竟没有太大的压力了,让他们先辛苦几年,我们当下主要是培养孩子积蓄力量,等等。有了这种心态,自然会缺乏孝敬父母的紧迫感,常常把不能等待的事作为以后的事情来拖延。

    近年来,社会上广泛流传三个不能等待。我认为世上最不能等待的,莫过于孝敬父母。他们一辈子在等你,开始等你顺利出生聪明可爱,后来等你放学回来健康长大,现在等你下班平安回家吃饭,他们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等呢?如果等你有钱了,等你有时间了,老爸老妈还有兴趣和你一起出去游玩吗?吃东西还能品味到香甜吗?还能爬得了名山大川吗?因此,孝敬父母要趁他们还没有衰老。那么究竟该怎样去孝敬父母?

    曾子对孝敬有十二个字的表述。“大孝尊亲。”这是他赞美的孝敬的最高层次,就是说你能够成为父母的骄傲,父母因为你能感受到受别人的尊重,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你所工作生活的单位或城市。“其次不辱。”摆在第二位的是,如果不能成为父母的骄傲,但也别让爸妈为你觉得受辱、羞愧。“其下能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基本的要求,能够有能力、有行动赡养老人。庄子孝的理想有六个方面,集中反映在这样三个层次:一是用恭敬之心行孝。就是按照约定俗成的礼仪--生,事侍之以敬,死,葬祭之以礼。二是用喜悦之心行孝。正如朱熹所说:“盖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亲之际,惟色为难耳。”在事亲膝下的时光,不管遇见什么困难,也不管面对多大的压力,要始终做到对父母和长辈面带笑容,给老人以心灵的慰藉。三是用自然之心行孝。把孝敬当成自觉主动、习以为常的行为,不刻意去给子女装出样子,也不是为了给人看,让天下人说自己是孝子。这时,与长辈有了经常性的顺畅的沟通和交流,有朋友般的亲近与默契,家庭便成为温馨的港湾,外面的风风雨雨都不能产生任何干扰,这是尽孝的最高境界。曾子和庄子理想中孝敬的几个层次,互为补充,从人生和尽孝的不同角度概括了孝的基本要求。庄子说的用恭敬之心去孝敬父母,是除了个别逆子以外,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用喜悦之心孝敬父母,就比较难了。

    正如俗话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时间长了,多数人脸色就难看了,说话声音也变了,由开始不耐烦,说话变得横了、硬了,不给好脸子,到摔盆打碗,让老人难堪。如能始终给父母以笑脸,这样的人当属民间百姓称颂的孝子。用自然之心去孝敬父母,要做到就更难了。因为孝顺就是顺从,就是顺其自然地孝敬,不刻意去做某件事,不是为了“作秀”,而是把孝行融进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化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里,举手投足间都自然流淌着对长辈的爱戴和尊敬。这样的人应该堪称“神圣”。践行孝行的三个层次,一般会尊重循序渐进的规律,往往是在父母遇到苦难时,儿女的孝行层次会因为懂得了珍惜,而实现跃升。因此,孝敬父母要从今天开始,从小事做起,哪怕是家里家外的一个代步,口渴时的一杯凉白开,寂寞时的一个聊天,生病时的一宿陪伴,饥饿时端上他们喜欢吃的菜饭……通过生活中的点滴,真正使孝敬父母成为日积月累主动自觉的一种自然的习惯。孝敬父母就是在孝心驱使下的孝顺尊敬,就应该践行尊敬礼让关怀顺从的美德,以真诚的心意、规范的行为去满足父母的期盼。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自己人生出彩,把小家打理好,不让二老牵挂分心,不然你今天是什么“啃老族”“月光族”,明天小两口吵架闹离婚,平日里常让父母为你蒙羞,还有什么颜面说敬道孝?孝敬父母不一定要山珍海味,也不是周游地球上的美景,更不见得发财升官,父母渴望的是你“下不怍人,上不愧天”。

    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从美国归来,他原想在国外定居,父母都很支持。可到了决定的关头,他犹豫了。他人在海外,经常奔波于大洋彼岸两国之间,抛开不同的价值观,最要命的是今天这个朋友的母亲病了,明天那个朋友的父亲走了,对家的牵挂使许多人患了“电话恐惧症”,就怕哪天夜里家人突然打来电话,生怕哪一天家人有什么不测。他决定早归故里,陪父母好好地走完后面的人生道路!

    为了不再给自己留下遗憾,我们真的应该珍惜每一刻孝敬于父母膝下的时光,用自己的行动和笑脸把每一天的好心情都献给父母!

    (选自王永林著 《浮事微观》)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