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9日
首页
第A06版:发布

9月17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由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团队创作的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以点亮梦想的灯笼宝宝形象惊艳世界,成为继奥运福娃后又一创意新颖、构思巧妙、造型生动的奥运“新贵”——

“雪容融”诞生记

    作为奥运会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吉祥物不仅是核心形象之一,更是传达奥林匹克精神和奥运会理念的重要载体。它广泛出现在奥运会各个领域,加之形象可爱、性格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历届奥运会最深入人心的形象。

    2018年9月21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冬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征集”宣讲活动之吉林艺术学院专场》在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举行。宣讲之后,设计团队负责人、吉林艺术学院校长郭春方教授开始部署征集工作。一个月后,学校将收集到的101幅学生设计作品稿,全部递交至北京冬奥组委会。

    2019年1月21日,吉艺接到北京冬奥组委通知,在全球征集的近6000件作品中,吉艺有2件作品进入前十名。其中,名为“吉祥如意”的中国结、中国灯笼形象脱颖而出,进入下一轮修改。

    1月25日,在接到冬奥组委的通知后,郭春方带领团队赴京参加第一次修改会议,听取冬奥组委专家给予“仅保留原创属性,重新设计形象”的意见。这意味着除了保留“灯笼”这一角色属性外,整体的形象设计都要从零开始。团队成员没有气馁,于当天成立“吉艺1·25冬奥吉祥物项目组”。仅仅18天后,团队便带着3套不同方案及62张草图再次回京提交。冬奥组委提出建议,挑选1套方案和6张草图,继续修改深化。

    2月18日,团队遗憾地收到冬奥组委取消吉艺“中国结”形象设计的通知,落选的消息反而激发了团队不怕输、不服输的挑战精神,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灯笼形象设计中。接下来的日子,用团队中负责形象设计及绘画表现的吉艺青年教师郭昱峰的话说,就是“举步维艰、越挫越勇”,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吉艺的灯笼形象艰难地前行着。从4月到5月,吉祥物属性在“灯笼”“老北京鸽子”“鹿”之间多次转换。5月28日,冬奥组委告知“灯笼宝宝”的整体方案得以确定。项目进入下一阶段,吉艺团队终见曙光,距离成功又近一步。

    6月15日,设计方案通过后,吉艺团队收到考察模型制作的新任务。为防止泄密,保证万无一失,团队决定自行完成模型制作。于是,1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变成了临时模型加工厂,3平方米的阳台改装成了喷漆房。团队成员开始学习新本领,分别进行建模、抽壳、3D打印、打磨、喷漆等工作。在两次模型递交后,团队接到冬奥组委反馈:模型制作精良,望能够尝试和更多领域的拓展应用。于是,吉艺团队继续投入新的创作。

    8月21日,北京冬奥组委正式通知他们设计方案被采纳。那一刻,团队成员们难掩激动与喜悦之情,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精彩待续,未来可期!寓意着点亮梦想,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的“雪容融”将与吉艺一道,邀请全世界朋友相约北京、共襄盛事,为身处逆境、心怀希望的人们照亮远方、放飞梦想。

    9月17日,2022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惊艳亮相。

    可爱俏皮、圆润妙趣、灵动多变的“雪容融”背后,是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团队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付出:20多次往返北京冬奥组委会、32套修改方案、10000余张设计草图……

    年初,接到作品入围通知后,吉林艺术学院查阅存档的征集作品名录时,竟没有查到相关信息。原来,在提交征集稿件之前,学院曾组织教师进行了一次整体看稿。当时,产品设计专业教师冯犇湲发觉,以动物麋鹿为形象的设计甚多,于是让学生姜宇帆重新设计。当时,距离截稿时间只剩下3天,姜宇帆迅速整理思路,以中国结和大红灯笼为创意素材,设计出了一套“吉祥如意”方案。也正是这番临时“操作”,导致学校没有及时留存姜宇帆最后提交的作品信息,但也恰恰是这组“无主”的创意,成为了“雪容融”的雏形。

    “吉艺1·25冬奥吉祥物项目组”成立时,正值学校放寒假,距离春节仅剩10天。冬奥吉祥物设计的高度保密性对场地、设备、人员等提出了严格要求,学校方面迅速落实各种保障工作,接到进组通知的几位教师均以最快速度赶回长春。项目组大年初二就开工了。

    就在灯笼形象基本确定后,4月份,团队再次接到冬奥组委提出的修改指令。突如其来的调整,让整个团队一时之间有些手足无措,角色内涵、文化阐释部分更要全部从头开始。经过一番紧张工作,就在刚有眉目时,再次接到更换新元素的要求。5月份,团队在多个方案间辗转,成员们有些迷茫了。

    “那段时间确实很磨人,整个团队士气有点低落。我跟大家说,别灰心、别失望,这是咱们吉艺人的一次大练兵,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团队领头人郭春方的话鼓励和安抚着大家,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希望。北京冬奥组委专家组也了解了他们遇到的困难,给予了团队许多帮助与鼓励。

    从2018年9月21日征集宣讲到今年8月21日具体确定,再到9月17日全球公布,近一年时间里,吉艺设计团队始终保持高度投入、精益求精的状态。郭春方每天都到项目组部署工作,因为还要兼顾学校的行政工作,通常是学校、项目组两边跑;动漫学院负责人矫强的女儿无人照看,就将她带到项目组度过了两个寒暑假;郭昱峰、苏大伟两位老师,设计期间在长春与澳门间往返20余次;文化阐释负责人刘畅根据每一次设计方案调整,出稿创意文案30余份,累计撰写上万字……

    如今,“雪容融”已破茧而出,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吉艺团队的工作仍在继续着。

    面对未来,地处冰雪之乡,吉林艺术学院对冰雪文化有着更深认知与理解,并将充分发挥吉林地域冰雪资源禀赋,全力支持2022北京冬奥文化艺术活动,助推中国冬奥文化事业的新发展。

    /刘畅 杨云龙 吉林日报记者 马璐 报道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