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后,人的骨骼承重能力下降,就像萝卜变糠了,木头变朽了。走路不稳、骨折等健康问题会随之而来。夏日该如何远离骨质疏松,延缓骨头变“糠”?
骨质疏松 身体会报警
骨质疏松症会使人的骨质变薄、骨量减少、骨骼微细结构发生破坏,导致骨强度下降,骨骼脆性增加,进而诱发胸闷、驼背、骨痛、骨折等。较严重者,轻微的外力,比如咳嗽、打喷嚏、搬重物时,就会发生骨折。
骨密度降低,也会使牙槽骨不坚固,牙槽骨骨质疏松就有可能发生。人到中年,原本没有牙病,如果牙齿开始松动,就要警惕了。同时,与肺部感染导致的呼吸不畅不同,骨质疏松导致的呼吸不畅,通常不伴有咳嗽、体温升高等呼吸道炎症的表现。
骨质疏松偏爱谁
骨质疏松症通常是悄无声息地进行,如果你是以下人群,更应该提前开始保护骨骼。
1、女性
患骨质疏松的男女比为3:7,绝经后女性更是高危人群。45岁后每增加5岁,骨折风险增加1倍。而男性通常65岁后才出现骨密度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减少,会加速骨量丢失,进而加重骨质疏松症状。
2、中老年
骨质减少风险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如果亲属在50岁前或绝经前罹患骨质疏松症,那你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就相对更大。
3、缺乏运动者
运动是防止骨丢失的一个重要措施。平时运动少的人,肌肉强度会减弱,骨量也会减少。
4、缺晒一族
如今,不少女性害怕被晒黑,躲着阳光走,导致日照时间不足,在体内转化的活性维生素D相应减少,这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如何延缓骨量流失
1、足量的科学运动
适度的力学刺激,能有效维持骨量,减缓骨质流失。年轻人可以做些强度高的运动,如跳绳,每周3到6天,每天跳跃约50次,离地约8公分;慢跑,每周至少2~3次,每次20分钟,不必追求速度。老人可以快走,每周3天,每天45~60分钟,可以快走慢走交替循环。对于已有骨折风险的人,则应避免跳跃、脊椎前弯、搬运重物。
2、从食物中补充钙和维生素
预防骨质疏松,一定要注重从饮食入手。当钙摄入不足时,骨骼中的钙就会释放到血液里,以维持血钙浓度,导致骨密度越来越低,骨质越来越疏松。
牛奶是含钙丰富且吸收率非常高的补钙食物,建议每天喝液态奶300克。除此之外,绿叶蔬菜、三文鱼、沙丁鱼、奶酪、豆腐也含有钙。
人体中10%的维生素D是通过食物获得的,推荐蛋黄、蘑菇、瘦肉、海产品、动物肝脏、坚果等。
3、另外90%的维生素D是依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通过自身皮肤合成的。晒太阳最好选择早上10点前、下午4点后的阳台或空旷场所。春秋季每天坚持晒太阳20~30分钟,夏季每天晒太阳5~10分钟,冬季每天晒太阳30~60分钟。/ 记者 杜兆云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