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下单、随叫随走、每公里1元……继“共享单车”后,时尚、酷炫的“共享汽车”又成为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成都、武汉、杭州等地的街头一景。谁在参与这个市场?消费者怎么用?如何管理?——记者近日走访多个城市,打开有关“共享汽车”的三个问号。
在国内大中城市,买车、养车成本越来越高,再加上限行政策、上车牌难及城市停车位饱和等问题,公众对“共享汽车”具有巨大潜在需求。
记者调查发现,首汽集团旗下“Gofun出行”、乐视汽车平台“零派乐享”、“宝驾出行”等“共享汽车”品牌已进驻北京市场,其中“Gofun出行”已经在北京储备1100辆车。
在上海,上汽集团与EVCARD合资成立的环球车享已经投放运营6500辆。2017年,公司将实现上海核心交通枢纽的全覆盖,同时还将覆盖至全国50个城市。
在广州,目前已有“有车”、EVCARD、驾呗等共享汽车运营商。在深圳,比亚迪、中兴、车普智能、联程共享四家企业的1000多辆分时租赁汽车每天活跃在街头;戴姆勒旗下car2share、途歌TOGO两家互联网车企也加速进入深圳市场。
在重庆,戴姆勒集团旗下的“即行car2go”已陆续在重庆主城区投放600多辆奔驰smart汽车。力帆集团的“盼达用车”投放数量也达到800辆左右。
目前大部分公司选择电动车运营,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国家信息中心去年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每分享1辆汽车,可以减少13辆汽车的购买行为。
“共享汽车”的用户以年轻人为主。“北京限行限购,买车很不方便,养车费用也很贵。使用‘共享汽车’既能满足我的需要,还很酷。”26岁的刘晓倩在体验完Gofun后说。
在北京,记者下载“Gofun出行”手机APP,上传身份证、驾驶证照片,缴纳押金699元。不到5分钟,就获得一个账号。登录账号,记者在距离最近的菜市口地铁站附近选择一辆奇瑞EQ新能源车下单,收费是每公里1元加上每分钟0.1元。记者开车行驶了9公里,用时66分钟,费用总计15.6元,远远低于北京市2.3元每公里的出租车运价。
记者发现,除了在使用前需要验证消费者的身份证、驾照等信息外,不少平台还推出了保险服务。比如,Gofun在确认用车之前,需要选择是否购买价值10元的不计免赔服务。“即行car2go”也投保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综合商业保险。
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停车和违章费用,则需要用户承担。此外,为避免出现人为锁车、毁车、圈车收费等不文明用车行为,各大平台都在相关条款中做了规定,并明确了用户需承担的相关费用及法律责任。
“共享汽车”的发展在国内尚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行业本身犹待不断探索和完善。目前国内多地对汽车分时租赁市场的监管大多仍属空白,无章可循。记者近日采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交通管理部门发现,尽管各地尚未出台管理细则,但均表达了对这类新兴出行方式的鼓励态度。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