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上调了逆回购利率和常备借贷便利利率。而在春节放假前,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就已上调。这些利率的名称,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并不常见,但接连上调,又确实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这次央行“出手”的对象,是存在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市场,而不是直接影响公众和实体企业的存贷款领域。也就是说,这次上调的是央行给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时收取的利率,并没有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所以这次上调不等于加息。
提高资金利率提供必要流动性
央行近来的货币政策操作,越来越集中在银行间货币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央行通过多种方式向需要流动性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而操作利率就是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成本。逆回购是央行每个工作日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而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是央行对金融机构进行的“一对一”操作,提供的资金期限从隔夜到1年不等。尽管货币市场利率对实体经济和百姓生活的影响是间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操作仍然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
央行提高资金利率:释放稳健中性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尽管上调利率幅度不大,都是比较低的幅度,但也表明了央行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考虑和方向,提供一个政策的意图,让市场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作用的话就是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在保持市场流动性稳定,同时流动性的成本比原来要高一些。
专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在节后上调资金利率,正是为了在2017年,给市场参与者提供“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预期性判断。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从政策的目标来讲,所谓稳健中性的政策,比2016年甚至以前的稳健灵活的政策要偏紧一些,这个也让大家提前有一个预期。通过政策的引导,让金融机构能够尽可能地控制好风险资产的扩张,能够降低杠杆。
对我们有何影响?
/股市/
短期内会有影响,但冲击不大
央行“变相加息”对股市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海通证券姜超表示,对于股市而言,从短期看,利率上行有负面影响,但影响要小于债市。原因在于,股市是多因素定价模型,利率上行对估值不利,但是短期经济稳定盈利改善,可以部分对冲估值下行。从长期看,如果政府决心抑制地产泡沫,而且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那么资金将有望从地产市场流出,而股市有望受益于资金的回流。
华泰证券研报称,股市短期影响不大,长期影响偏空。单独的一次利率上调对股市短期影响不大,但是整条曲线的拐点性的上移在长期将成为股市的偏空因素。
方正证券任泽平研报表示,股票市场所受的冲击预计不大,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围绕涨价和改革展开。金证券徐阳称,A股暂时机会大于风险,此番央行的操作并不是货币紧缩周期的开始,不宜被市场过度解读。在美元指数强势不再的情况下,A股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延续春季躁动行情。
财经评论家水皮认为,此次央行“变相加息”确切地讲是不对称加息,针对的是机构而不是公众,是借款而非存款,对金融股利空作用更大。
/债市/
进入“黑暗时代2.0”,长期看空
此次央行出人意料上调MLF利率,各家机构多认为货币政策已现拐点,新一轮债熊开启。
九州证券邓海清认为,央行货币政策从宽松周期逐步进入收紧周期,从隐性收紧走向显性收紧,标志进入“债市黑暗时代2.0”,对2017年债券市场长期看空。
长江证券研报分析,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化来看,低收益率时期一般产生于债券牛市的后期。而从去年末开始节节攀升的债券收益率来看,“债牛”已有离去之势。
中信建投债券分析师黄文涛、郑凌怡认为,货币政策已经转向,短期债市看不到利好,债市维持谨慎。经济短期仍然有较强的韧性、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政策尚未出台、资金利率中枢上抬、即便发生降准也只是对冲性的降准,略微缓解银行流动性压力。
/楼市/
刚需人群还贷成本增加
对于央行变相“加息”的评价,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此次公开市场利率和SLF操作利率上调是央行中短期政策利率曲线变化的一部分,代表了全面加息的落地。近期国内房地产市场又出现走热迹象,一线城市房价再次出现上涨势头,结合去年12月份信贷数据仍然较多和房地产投资再创新高,货币政策有必要通过适当引导中长期利率上升,抑制房地产泡沫。
方正证券任泽平认为,目前来看,资金成本的上升可能对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形成利空,经济增长可能会有所放缓。
也有市场人士表示,银行利率的提升最终会传导至房贷利率,这也是对房市的精准打击,央行确认货币市场加息的结果,其实意味着房贷利率存在着大幅上调的风险,房贷利率的上调,加之政府的限贷限购,将带来楼市的寒冬。
对这种说法,银行人士表示,属于过度解读。
银行业内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变相“加息”并不是真正的利率上浮,而即便是真的,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房产管控最严厉的政策并非利率上浮,而是对一二线城市的限贷限购以及房贷额度收紧。因为对于炒房人而言,不准备长期持有房产,因此对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对于刚需人群,则增加了还贷成本,但并不会特别明显。“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首付和贷款额度的管控是最根本的,不会带来房地产的严冬,但确实会抑制房地产泡沫。”
/央视、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