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脑血管病学会侧支循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顺利举行
  更新时间:2025-11-25 13:37   来源:

9月27日下午,由黑龙江省脑血管病医学会主办、齐医附属二院承办的黑龙江省脑血管病学会侧支循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头痛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在齐医附属二院临床技能中心一楼多功能厅隆重召开。开幕式上,齐齐哈尔市卫生健康医学服务评价中心副书记、齐齐哈尔市医学会副秘书长李兴华、齐医附属二院副院长刘波教授、大会主席、齐医附属二院神经内科五病区主任刘洋教授分别致辞,来自省内近100名医学同仁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脑血管病与头痛领域的前沿进展。


脑侧支循环是指当大脑的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血流通过其他血管(侧支或新形成的血管吻合)到达缺血区,从而使缺血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灌注代偿,是脑循环代偿机制之一。侧支循环决定了缺血半暗带、梗死体积大小、脑缺血的时程、严重程度以及血管闭塞后是否发生卒中,是卒中异质性的主要原因。根据解剖和功能特点,脑侧支循环可分为三级:一级侧支循环指通过Willis环的血流代偿;二级侧支循环指通过眼动脉、软脑膜吻合支及其他相对较小的侧支与侧支吻合支之间实现的血流代偿;三级侧支循环属于新生血管即毛细血管,部分病例在缺血后一段时间才可形成。近年来研究表明,脑侧支循环状态不仅影响卒中后患者临床预后,也成为治疗干预的重要靶点,其中药物如他汀类、丁苯酞等在改善侧支循环、增强脑灌注方面显示出积极治疗价值,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改善残障、预防复发。


刘洋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年会为全省同行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近年来,其团队在医院党委领导和专家支持下,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在侧支循环评估、分型诊疗及相关机制研究中取得多项成果,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相关技术获省级推广并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团队牵头在齐齐哈尔市率先成立头痛门诊,获批全国首批头痛中心,组建MDT团队,开展神经阻滞、肉毒素注射等综合干预,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未来将继续深化区域协作,共建头痛诊疗联盟,助力龙江医疗高质量发展。


刘波副院长表示,作为承办单位,齐医附属二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神经内科作为市级重点专科和学院重点学科,于2019年成立省内首家脑血管狭窄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年筛查患者约8000例,完成多学科会诊500余人次,实现对脑卒中患者的精准诊疗。科室多次获省级科技与医疗技术奖项。2022年医院开设全市首家头痛门诊,并获批省内首家“中国头痛防控基地及体系建设——头痛中心”。近年来头痛中心持续承办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参与国家级指南编写,被授予“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应用示范单位,并通过科普宣教与义诊活动提升公众对头痛疾病的认知,为区域诊疗水平提升注入新动力。


李兴华副秘书长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和同道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是推动区域医学进步和专科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次年会聚焦脑血管病与头痛诊疗新进展,内容前沿、实用性强,为提升黑龙江省相关疾病诊治水平提供了宝贵平台。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各单位间的协作共享,凝聚专业合力,共同助力黑龙江省医疗卫生事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学术环节中,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忠玲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董钊教授、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于鹏飞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佩芳教授分别围绕《中国偏头痛急性治疗指南》《偏头痛生物标记物》《缺血性脑卒中全程管理的现状与研究进展》《再灌注时代规划治疗的探索与突破》作专题讲座。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海军教授、附属第三医院任占军教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孙程贺教授、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张莉教授担任主持嘉宾,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热烈。


本次年会通过深入探讨前沿理论与临床实践,为黑龙江省脑血管病与头痛诊疗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城市晚报社
  • E:cswbnews@163.com (欢迎投稿)
  • W:http://www.cswbszb.com/
  • A:长春市高新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0239号-1
  • 掌上吉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