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杂粮产业焕发新活力
  更新时间:2025-09-08 13:04   来源:

扶余市三井子镇花生收购企业员工挑选花生          林丰柏/摄


    吉林松原,不仅是东北重要的粮食产区,更是杂粮产业的“黄金地带”。近年来,松原市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花生产业、鲜食玉米产业和葵花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杂粮产业集群。邮储银行松原分行的金融“活水”正悄然滋养着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花生产业:从“小收购”到“全产业链”

    扶余市三井子镇是松原花生产业的核心区域,这里的收购户们正从传统的“小打小闹”迈向全产业链布局。聂建英是镇上有名的“花生女王”,20年前,她蹬着三轮车走村串户收花生,如今在金融支持下,她建起了全自动化分拣车间,花生仁通过传送带精准分级,直供北上广深的高端商超。

    “以前收花生比较零散,现金不够就给农户打欠条。”聂建英抓起一把花生搓了搓,果壳在掌心发出清脆的碰撞声,“现在贷款秒到账,我敢和农户签保底价,收购量逐年上升。”车间墙上贴着“当日收购,当日结款”的标语,隔壁库房里,十多名工人正将花生装箱发往全国。夜幕降临时,聂建英的手机仍在闪烁——那是农户发来的花生照片,屏幕的光映着她眼角的笑纹:“现在一个电话能调百吨货,咱也成了产业链上的‘关键齿轮’。”

    鲜食玉米:从“农户散种”到“订单农业”

    走进吉林省德伟米业的现代化车间,鲜食玉米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这家从冷库起家的企业,在邮储银行持续十年的信贷支持下,已发展成为年产值过亿元的省级龙头企业。“从200万元到1280万元,贷款额度增长见证了我们与企业的共同成长。”邮储银行前郭县支行客户经理齐泽介绍。

    德伟米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与3000余户农民签订订单种植协议,提供种子、技术并保底收购,带动户均年增收1.2万元。其产品远销13个国家,成为吉林农产品“走出去”的标杆。

    “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初即定位高端市场,专注于精良原粮的生产,这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德伟米业负责人朱德伟介绍,企业厂区规模从最初的两栋楼扩大到四栋,厂区面积和设备投入均显著增加。同时,产品品种也从原先的50多种增长到150多种,涵盖了鲜食玉米、玉米粉等多个品类。

    葵花产业:从“卖原料”到“卖标准”

    松原市长岭县从事葵花籽产业的郭术卓一年四季都很忙。他所在的这家葵花籽批发企业在2019年与邮储银行合作后迎来爆发式增长:年发货量从5000吨增至1.5万吨,签约种植基地从3万亩扩展至30万亩,带动2000余农户实现亩均增收800元。

    他的加工厂里,300万元“极速贷”化作崭新的烘干设备,让当季的葵花籽24小时内完成脱水。“从前贷款要跑断腿,现在手机银行点一点,随时都能用。”他掏出手机展示“云端账本”:昨天收的50吨葵花籽已变成货架上的原味瓜子,正通过物流发往江浙沪。

    这位“葵花匠人”的创新不止于此:他给农户发定制种子,按标准分级收购。“金融支持让我们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郭术卓表示有上百户农民跟着他转型种植高端品种,“以前卖原料,现在卖标准——这才是现代农业该有的模样。”

    “邮储银行的低息贷款就像及时雨,让我们敢接大订单、敢扩种植规模。”郭术卓介绍,通过“订单农业﹢技术扶持”模式,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指导,形成“银行﹢企业﹢农户”的产业闭环。以葵花产业为例,每亩地较传统玉米种植增收超30%,农户年人均收入增加1.2万元。

    金融“活水”滋养

    作为吉林省杂粮杂豆主产区之一,杂粮杂豆产业集群被吉林省政府列入全省十大产业集群之一重点打造。在这片黑土地上,邮储银行松原市分行作为服务“三农”的国有大行,积极作为,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精准解决收粮行业长期面临的“旺季集中用款、资金周转紧张”痛点,为杂粮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收粮流水贷”为例,这款产品专门针对收粮客户的资金需求设计,具有“额度动态调整、资金随借随还”的特点。企业可根据实际用款需求灵活支取,极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以前每到收粮旺季,资金周转压力特别大,现在有了‘收粮流水贷’,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郭术卓感慨。

    此外,还有“极速贷”“产业贷”等特色产品,为杂粮产业链上的农户、合作社和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来源: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

编辑:刘薇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城市晚报社
  • E:cswbnews@163.com (欢迎投稿)
  • W:http://www.cswbszb.com/
  • A:长春市高新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0239号-1
  • 掌上吉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