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吉林财经大学:青衿之志践乡土 稻浪逐梦助振兴
  更新时间:2025-07-22 15:05   来源:

为了贯彻“引导青年师生扎根中国大地,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的要求,结合财经类学科专业与调研目的,我们带着用财经知识赋能乡村的初心,来到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吴家村,深入乡野田间开展“财经报国青年力行”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践研学和服务,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民支持制度、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等方面提出有益分析和对策建议,开启这场以专业之力助农兴农的青耘乡土之旅。

(禾下逐梦实践团合照)

一、踏足乡野听田语,财经助力振兴路

团队全体成员抵达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吴家村。该村地处“世界黄金水稻带”,是吉林省重要的水稻主产区。实践团成员深入乡村开展实地走访,正式启动以财经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工作。团队首先与禾谷丰水稻种植合作社总经理完成对接,系统了解当地水稻种植产业的基础情况,涵盖水稻农田发展现状、合作社所覆盖的智能化机械服务应用范围及灌溉系统运行机制等内容。据总经理介绍,合作社的水稻种植灌溉主要依托石头门水库的地表水,通过已建成的水渠网络将水库水源引入田间,以保障水稻各生长阶段的水分供给需求。

(总经理向团队讲解当地水稻种植产业发展现状 张家硕,韩旭,鲍怡睿摄)

二、对话乡亲探密码,共谋乡村新发展

团队成员在合作社总经理的陪同下,前往温室大棚开展实地调研学习,系统了解大棚作物栽培的核心原理,进一步拓宽了专业认知边界。随后,在总经理的组织协调下,团队与村书记及合作社骨干成员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座谈交流,实践团不仅全面了解了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与水稻种植的关键技术经验,更清晰认识到水稻种植作为精细化农业生产的典型代表,其生长质量与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要素的精准调控密切相关,而灌溉水源的稳定供应与科学调配,更是保障作物生长、提升产量品质的基础性支撑条件。

(总经理带领团队成员参观大棚 张家硕,张朕赫摄)

(团队成员采访合作社村书记王伟 李芷淇,梁妮摄)

三、躬身田垄观智能,科技赋能农业兴

在永吉县禾谷丰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践团成员现场观察到,总经理正通过可视化大屏实时监测土壤温度、环境湿度及虫情动态等数据,以此精准研判水稻生长态势。科技赋能不仅革新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更构建起全新的产销信任体系——依托手机端“可视农业”系统,客户可全程追踪水稻从育苗插秧、生物防治到依托地表水实现自动化灌溉的全流程,各环节均实现透明化呈现,为农产品质量溯源与市场信任搭建了坚实桥梁。

(可视化大屏功能展示 李芷淇,李炳旭,赵竟琪摄)

四、财经智慧献良策,共绘农产未来图

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财经专业优势,为合作社量身提供发展建议,助力其提升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在成本管控层面,团队运用财务管理专业方法,系统分析合作社各项支出构成,精准识别可优化环节,为降本增效提供了量化参考;在市场拓展维度,结合市场营销理论,建议突出当地依托优质地表水灌溉的核心优势,制定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销售策略,有效拓宽了产品流通渠道。通过实践,团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未来农业技术将朝着更智能、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迭代升级,而财经知识作为重要支撑,正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团队成员利用专业知识分析,为合作社提出营销方案 李文阁,徐一丹,郭佳摄)

“财经报国青年力行”的信念指引团队以此次青耘乡土行之旅为新的征程起点,持续将财经专业智慧转化为助农兴农的实践,以青春之力深耕乡土大地,让专业价值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充分彰显。作为新时代财经青年,当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青耘”之姿扎根基层,将金融思维、管理理念融入乡村产业发展全链条,用数字工具激活乡土经济潜能,让财经力量成为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关键支撑。唯有将个人理想与乡土振兴紧密相连,将专业所长与报国情怀深度融合,方能在青耘乡土的实践中践行使命,让青春在服务乡村、奉献国家的征程中绽放绚丽光彩,共同谱写财经赋能乡村振兴的时代新篇。 (通讯员:吉林财经大学 程实)

(团队成员与合作社负责人合影留念)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城市晚报社
  • E:cswbnews@163.com (欢迎投稿)
  • W:http://www.cswbszb.com/
  • A:长春市高新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0239号-1
  • 掌上吉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