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我省第207例孟祥雨(中华骨髓库第21381例)、第208例王恺(中华骨髓库第21382例)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同日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深秋的吉林大地,也因这两份滚烫的爱心善举而显得格外温暖。吉林省红十字会捐献服务中心副主任刘艳丽专程前往医院慰问,并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他们的无私与大爱。
第207例捐献者孟祥雨:
一切以患者为重
1993年出生的孟祥雨,是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的一名员工。2021年,他在网络上看到捐献者的故事深受触动,在了解捐献流程与意义后,毅然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默默等待着成为“生命摆渡人”的机会。今年8月,当他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时十分激动。“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配型难度很大,真心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够匹配到患者,我觉得既幸运又责任重大。”
孟祥雨的善举得到了其所在单位的全力支持,单位不仅爽快地给他假,更有同事全程陪同,成为他坚强的后盾。“我知道捐献对身体没有影响,但家人出于对我的重视肯定会有所担心,所以我暂时没有跟家人说这个事,等到捐献顺利完成,我的身体也没有受到捐献影响,他们也就放心了,一切以患者为重。”
捐献前,孟祥雨还给那位素未谋面的患者写了一封亲笔信,字里行间满是真挚的祝福,期盼对方能早日挣脱病痛的束缚。
第208例捐献者王恺:
愿患者早日康复
同为“90后”的王恺,是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白山医院的医生。医者仁心的职业信念,让他早已深知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这份“治病救人”的初心,是他主动加入骨髓库的源动力。今年9月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捐献。这份坚定的背后,既是他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由衷认可,更是其家人无条件的支持。在他入院等待捐献期间,他的母亲特意前往医院,全程守护,用亲情的陪伴传递着温暖与力量。“好好活着,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王恺的话语朴实而有力。采集结束后,他还委托志愿者将祝福转达给患者:“希望他勇敢战胜病魔,早日重获健康。”
采集当日,温暖的秋日暖阳透过窗户照在两位捐献者的身上,心相通,愿相同,整间采集室被浓浓的温情所笼罩,两位素昧平生却因共同使命走到一起的捐献者躺在各自的床上,相视一笑,眉宇间满是惺惺相惜和对患者的祝福……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毕继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