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首页
第A02版:[要闻]

我省1-9月生态环境“成绩单”出炉

全省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3.5%

会议现场 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10月30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2025年1-9月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核心数据、监测网络建设成果,并就公众关心的监测数据获取渠道、噪声监测、大气监测及生态质量监测等问题。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全面提升监测数据质量,强化环境监测数据公开,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我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建成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生态等要素的监测点位8700余个,为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支撑。

“吉林的蓝天有多蓝?河湖水质怎么样?通过监测数据,能够直观展现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情况。”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杨宁宁介绍说。我省2025年1-9月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情况,1-9月,我省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3.5%,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微克/立方米。1-9月,全省109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总体水质良好,优良水体比例为84.4%,优于年度考核目标7.3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同时,在服务社会公众方面,我省已构建了多元化、透明化的环境质量发布体系,公众可以通过省生态环境厅政务新媒体平台和移动端APP等方式来获取实时、准确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公众对空气质量的高度关注,正是我们推进监测网络现代化的核心动力。”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孙大光介绍说,为了推进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现代化,构建全方位大气环境感知体系,目前我省已基本建成常规站与组分站“双网并行”的监测网络。“十五五”期间,我省将推进乡镇站及臭氧激光雷达站的建设,探索建立监测站点无人化、自动化运维工作模式,逐步构建起全省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实现对大气环境的全方位精准感知。基本建成“一网感知、一图统管、智能驱动”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全力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雪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