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丰县文物管理所在庆岭南山发现一处日军军事要塞,经严谨考证,这是目前东北腹地唯一被发现的此类遗址,为研究日军侵华史提供了关键实物资料。
2024年,东丰县档案局相关工作人员在整理民国时期档案时,发现一份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关于“庆岭南山日军遗留工事”的勘察简报,据此向县文物管理所提供线索,称庆岭南山上有一处疑似日军炮台的建筑。次日,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在庆岭南山望宝顶子山巅,一座石砌建筑映入眼帘,其独特的构造、选址的精妙,都迥异于普通民房。经初步勘察,工作人员判断这极有可能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所建的军事设施。
庆岭南山日军军事要塞遗址位于东丰县横道河镇合力村五组西南侧庆岭南山第二高峰望宝顶子山主峰,望宝顶子山地理位置险要,处于吉林省东丰县与辽宁省清原县的界山位置。此地群山环绕,周边多座山峰海拔超800米。从要塞处放眼望去,视野极为开阔,东丰县、梅河口市山城镇以及辽宁省清原县、西丰县部分区域尽收眼底,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经深入测量与研究,庆岭南山日军军事要塞主体面积约2180平方米,周长约230米,依随山势蜿蜒而建,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要塞本体;二是围墙东侧和南侧人为修建的阶梯式台地;三是沿着周边山脊修建的类似地窨子、哨卡等设施;四是饮用水井;五是山下直通山顶军事要塞的砂石盘山路。围墙两端圆形石砌炮楼虽历经风雨,仍傲然挺立,围墙内长排石砌营房轮廓清晰,附属的水窖、厕所等设施布局有序,完整呈现出当年军事要塞的规划。
据了解,吉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专程赶赴东丰县,对该遗址进行实地踏查。专家们结合伪满时期《东边道国防工事计划书》等历史档案分析后认定:该要塞建于1934年至1936年间,属于日军“东边道独立守备队”管辖的丙级要塞,其建筑结构中使用的“明治四十一年式”钢筋混凝土配比,与黑龙江虎头要塞同期工事完全一致。此要塞居高临下,东南侧分布着1927年建成的奉海铁路、1938年启用的山城镇日军机场等关键设施,显然是日军为保护这些战略要地构建的外围防御体系,是日军侵华暴行的铁证。
据介绍,1936年至1939年间,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三师以长白山余脉萨哈岭为据点,于吉林东丰、东辽以及辽宁清原、西丰等地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日军为遏制抗联活动,在这片区域实行“集家并村”“十家连座法”,妄图切断抗联与群众的联系。同时,在多地制高点修筑军事设施,严密监控抗联动向。庆岭南山日军军事要塞,正是这一黑暗时期的产物。东北抗联战士们不仅要与装备精良的日寇殊死搏斗,还要抵御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忍受断粮的饥饿,在极端困境中坚守抗争。
目前,东丰县文物管理部门已全力推进庆岭南山日军军事要塞遗址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单位工作,明确保护范围,严防人为破坏。后续计划围绕遗址展开本体修缮、环境整治,配套建设相关设施,并精心策划“军事要塞遗址+抗联故事”主题研学线路,将其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庆岭南山日军军事要塞遗址的发现意义重大,它不仅是日军侵华暴行的直观呈现,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陆续 实习生 孙之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