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2岁的王某在过马路时被李某驾驶的机动车撞成重伤,经诊断为腰椎骨折。法院依法判决李某赔偿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共计6.8万元。然而判决生效后,李某却以经济困难为由拒不履行义务,甚至玩起“失踪”。面对堆积如山的医疗票据和亟待康复的身体,王某在女儿搀扶下走进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手中紧攥着一份生效的判决书。
立案时,王某在引导员的帮助下,填写了要素式强制执行申请书,逐项勾选“未履行金额”“被执行人工作单位”“银行账户信息”等关键信息,并在“其他线索”栏补充:听说李某在长春市宽城区某宠物店,每月工资5000元左右。
这份看似简单的表格却为执行法官精准出击提供了重要线索。执行法官接过申请书后,立即通过与社保、银行、交通部门的数据联动,确认李某确在长春市宽城区某宠物店任职且有稳定收入。次日清晨,法官带队直奔该宠物店找到李某。面对拒不配合的李某,法官当场出示其近半年工资流水,并严肃告知其拒执罪的法律后果。在法律威慑与耐心劝导下,李某当场联系亲友凑齐6.8万元现金,当天全部履行完毕。
宽城法院推行要素式强制执行申请书,不仅是司法为民理念在执行环节的具体落地,更是以改革思维破解执行难题、提升便民服务质效的积极探索。新制定的申请书采用“表格式+勾选确认”要素式框架,将执行标的、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履行能力等核心要素拆解为标准化条目,当事人只需按照案件情况勾选或填写,并附《财产线索提供指引》和典型案例模板,避免了传统文书表述冗长、要素遗漏问题,降低了填写门槛,极大地帮助了当事人快速准确填写相关信息,填写时间缩短60%以上。
下一步,宽城法院将持续优化执行示范文书应用机制,畅通意见反馈渠道,以标准化文书促进执行规范化,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吕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