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句朴素的俗语道明了世间债务往来的基本准则。然而,当命运的齿轮无情转动,被执行人骤然离世时,未结的债务是否真会如人们所担忧的那样“人死债消”?执行案件又该如何在这样的困境中继续推进?让我们一同走近下面这个案件,看长春市宽城区法院法官如何在法理与情理中寻求案件最优解。
被执行人李某以自己名下的房产作为抵押,从银行贷款 20 万元,满心期待着这笔资金能助力自己开启一番新的事业。可命运弄人,这段经历以失败告终。因李某无力偿还欠款,银行将他诉至法院,在法官主持调解下,李某与银行达成了还款协议。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李某的生活陷入了更深的困境,偿还债务更加困难,银行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主动与李某取得联系。在了解了他的艰难处境后,法官耐心地对他释法明理,最终同意在一个月内自行从抵押的房屋中迁出,以便让名下的房屋能够顺利进入司法拍卖程序,用所得款项偿还银行的欠款。然而,本来顺利的局面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李某因突发性疾病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得知消息的申请执行人为李某的去世感到悲痛和惋惜,但同时也为自身权益的维护感到担忧:“被执行人都不在了,这钱还能要回来吗?”经调查,李某的父母早已离世多年,李某生前也与妻子离了婚,膝下育有一子,如今已成年。按照法律规定,李某的儿子成为其财产的唯一继承人。
然而,李某的儿子却深受“人死债消”这一错误观念的影响,态度坚决地认为债务应该随着父亲的离世而一笔勾销。他满脸委屈地辩解道:“我从来都没用过这笔借款,凭什么要我来还?”但当执行法官提及房产继承问题时,李某儿子却毫不犹豫地表示要继承父亲的遗产。
面对李某儿子的固执与误解,执行法官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而是以更加耐心、细致的态度,向他解释法律规定:“既然你选择继承遗产,那就意味着你要承担相应的债务。这是法律赋予你的责任,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如果你拒不履行清偿责任,法院将会依法对你进行强制执行。”最终,在执行法官一次次悉心劝解下,李某的儿子决定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并于近日将欠款如数还清。
法官提醒:“人死债消”,这个看似顺理成章的说法,实际上是对法律的一种误解。自然人死亡后,其享有的民事权利固然随之终止,但其所负债务并不会因其生命的消逝而烟消云散。根据法律规定,其遗产继承人应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向债权人承担清偿责任。这体现了法律对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坚定保护,也维护了社会交易秩序的稳定与公平。
当然,法律也并非不近人情。如果继承人自愿偿还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的债务,法律并不会加以干涉。然而,若继承人拒不履行清偿责任,债权人完全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继承人清偿债务,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倘若继承人选择放弃继承,那么对于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此时他便无需承担清偿责任。这是法律赋予继承人的一项权利,也是对个人意志的尊重。
在本案中,李某的儿子并未放弃继承权,且实际继承了李某的房产,而该房产的价值明显高于欠款数额。因此,他理应对李某生前未了结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这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担当。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吕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