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法官,欠了九年的钱,没想到两天就看到希望了!”年近七旬的老李拿到钱后,感慨地说。
近日,长春市宽城区法院通过立审执一体化协调机制成功调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帮助原告追回了长达九年的欠款。
原告李某经营着自己的一家小店,被告柴某经常照顾店里的生意,你来我往之间双方成为了朋友。2015年至2016年,柴某以偿还房贷为由多次从李某处借款,并且一直履行着还款义务。然而,2016年3月最后一笔5000元借款到期后,李某却再没有等来柴某的还款。近期李某发现柴某电话为空号、音信全无,人也搬离了原住所,无奈诉至法院,请求被告柴某偿还其借款本金5000元。
宽城法院立案庭于2025年1月9日登记案号并确定承办法官。送达小组通过直接送达的方式无法联系到被告,外勤人员前往被告户籍所在地调查,发现其已搬离且无法查明被告现住址,邮寄的法律文书也均数被退回。送达小组在穷尽所有的送达手段后,将该情况反馈至法官处。
民事审判第三庭的法官了解送达情况后,并没有草率地采取公告方式进行送达,经法官研判,认为柴某年龄为四十岁,该年龄段极大概率使用电子支付的方式进行资金结算,如果通过财产保全措施限制其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工具,被告极有可能主动向法院了解情况,这样既能迫使被告出庭应诉,也能推动矛盾纠纷在执前得到化解。
李某在法官助理的指导协助下成功向法院递交了财产保全申请书及相应担保。执行局保全组收到材料后,于当日立即采取了措施。
正如办案法官所料,第二天被告柴某主动联系了法官,称其常年在外地务工,过去的电话已不再使用,现在经济条件有限,无法立即偿还全部借款。法官在核实被告真实情况后,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背靠背调解,最终原被告之间达成了和解协议,原告李某同意被告柴某分期偿还全部借款。
仅用三天,本案便突破了穷尽送达手段仍无法向被告送达的困境,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实质化解。这种办案速度充分展现了立审执协同机制在快速化解矛盾纠纷中的显著成效,依法保障了当事人及时实现诉讼权益。
“小案”关乎民生,“小事”连着民心。下一步,宽城法院将持续构建多元矛盾解纷格局,以更高水平的工作机制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用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回应群众期待。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吕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