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有着“长白山下第一县,鸭绿江源第一城”美誉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这里冬季的天空湛蓝透彻,与周围的自然风光相互辉映,显得格外亲近,仿佛触手可及。这里有一群人,他们任凭岁月更迭、四季交替,始终坚守在祖国的边境一线,用青春的力量点亮卫国戍边的光芒,令人肃然起敬,他们就是吉林边检总站白山边境管理支队马鹿沟边境派出所的移民管理警察。
红灯笼高挂,中国结飘舞,烟花绽放,马鹿沟镇果园朝鲜族民俗村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在果园村文化广场,一群身着朝鲜族服饰、手提着中国结和红灯笼的朝鲜族“阿妈妮”,正与民警们兴致勃勃地拍照留念,她们的脸上洋溢着无比喜悦的笑容,载歌载舞,用甜美的歌喉和优美的舞姿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共度新春佳节。
果园村作为朝鲜族聚居村,全村85%以上的青壮年为了生计外出务工,村里大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73岁的张顺姬老人便是如此。平日里,家中的大小事务都由派出所的民警帮忙打理,他们主动为空巢老人解决各种“急难愁盼”问题,始终与驻地少数民族群众同呼吸、心连心、共命运,使得警地共育的民族团结之花在这片土地上越开越艳,浓厚的警民鱼水情也在此“生根发芽”。
在张顺姬家主卧的柜子上,一面布满照片的玻璃窗印证着这份深厚的鱼水情,照片中不同的民警与老人一起烧柴做饭、载歌载舞、共度佳节,有的照片虽已泛黄褪色,却更显岁月沉淀,见证着他们愈发浓厚的感情。多年来,派出所的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无论谁来到这儿,对果园村空巢老人的悉心照顾和彼此间的关心从未改变。
往村外望去,一个与周围建筑风格截然不同的小房子格外显眼,路边赫然立着一块写有“移民管理”的牌子。“那个地方叫‘放排广场警务服务站’,现在咱们这果园村、G331国道可都是旅游打卡的热门地呢,那儿是为了方便服务过来旅游的游客,给他们排忧解难,效率可高哩!”有村民说道。
“还有还有,那个警务站可不单是服务游客的,我们乡里乡亲要是遇到啥难事,也都会去那儿向警察同志求助。不管什么时候去,警察同志都在,对我们来说可太方便了!”
“我还记得有一年,一个深圳的游客手机丢了,问我们,我们也不知道呀,结果人家警察同志去了,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就把手机找到了。”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道。
“就不说别的,咱们几个人,谁没被人家警察同志帮助过呀?”屋内瞬间七嘴八舌起来,有的说民警帮他修过屋顶,有的说民警帮她劈过柴火,还有的说自己家每年的春联都是警察同志帮忙贴的。话到深处,情到真时,“阿妈妮”们不禁泪眼婆娑,谈起孩子因工作常年不在家,心中满是思念。
民警李鹏见状,起身下炕,蹲在老人膝旁,将老人的手缓缓搭在自己手心上,紧紧攥住说道:“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我们都是您的‘孩子’。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为咱们这个‘小家’做点事是应该的。”
暮气朝夕落,琉璃金瓶扇。白幕斜落日,纱落人站窗。盈盈人声闹,家家卷帘门。少儿齐嬉闹,忙把晨灰扫。脚步匆忙的民警们,却一步三回头,回首望去,满村祥和。这群“可爱的人”似乎不知疲倦,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吕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