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眯起眼细端详,这人间值得留恋的是一场场烟火。
母亲家算得上是一个大家族,回姥爷家过年吃年夜饭,就成了我一年的心心念念。乡下的夜晚是一团漆黑,屋内却灯亮如昼,人影攒动。不分辈分、不论亲疏,只胡乱围着炕上的大圆桌盘腿坐下。烟雾缭绕中隐约看见小舅舅潇洒地挥舞铁勺炒菜,表姐矫健地端着盘碗穿梭,不一会儿,一桌人间烟火备齐了,姥爷一声令下,开始吃饭。
起先大家顾不上说什么,都低头享用着,而我盼望的还在后面。不知何时,一大家子便闲聊起来。什么妹妹家女儿学业进步,什么弟弟家儿子换了工作,什么哥哥家女儿找了男朋友,无一不谈话题杂乱,但背后却隐藏着同一个主题:浓浓亲情,人间烟火。
“砰”一声响,小表妹已溜到外面放开了鞭炮,“嗖”地一束烟花上空,点亮了漆黑无边的夜幕。烟花易冷,人世易分,只有亲情,守得住一碗碗人间烟火。
小时候读书,便觉“不食人间烟火”一词清高而完美,直到一天深夜,父母破例允许我与同学到桂林路吃夜宵。记得我们手拉手于人丛中钻来钻去,在一排排飘着各色香气的小摊中精挑细选,最终停在了一家煮鱼丸小摊前,叫了四份。只见老板将漏勺在热气里一掏,几个白胖的鱼丸便掉落在纸碗中,顿时香气四溢,麻辣鲜香一起被贪婪地吸入口中,看着本色白皙的鱼丸,躺在辣油中,身上装点着芝麻、花生碎,忽而想到那句“不食人间烟火”,又觉得可悲甚矣!
在那之后,我也曾几次安安稳稳地坐在那家店里吃鱼丸,不知为何,都不似那次我们几人站在路边吃得有滋有味,似乎比印象中的淡了几分。及至几人再凑在一起,又仍会馋那晚、那次、那家的鱼丸了。那时才明白,原来人间烟火的动人之处,不是它调料与食材,而是何时、与谁。那晚鱼丸微微的热气,是我们满怀喜悦种下的炊烟,是一起扎下鱼丸时誓言般的情谊。
人间有烟火,那是你我盛放过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