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振兴足球作为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摆上日程,先后多次就做好足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吉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足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任务部署,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于2019年正式出台了《吉林省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吉林省体育局积极推进《实施意见》的各项工作,全力推动吉林足球改革发展。吉林省足球协会作为足球行业带头单位,在体制建设、制度完善、协会实体化、活动开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在实施足球改革中爬坡过坎、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我省足球运动迎来了发展的美好时代,推动我省足球事业呈现健康向好的发展势头。
我省三家职业足球俱乐部有序健康发展;足球赛事体系建设初见成效;群众足球赛事声势浩大、丰富多彩;校园足球蓬勃发展;青训体系建设成果丰硕;足球场地建设再上新台阶,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7个……这些鲜亮的成绩背后离不开吉林省体育行政部门在足球改革发展中的努力付出。近日,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吉林省足球协会秘书长唐彬蔚,他详细介绍了省体育局在扶持职业足球俱乐部、发展群众足球赛事、加强青训体系建设和足球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加强顶层设计 推进足球场地建设
“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足球改革发展,于2019年就出台了《实施意见》,省体育局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省足协是足球行业带头单位,完成了实体化建设,使足球管理机制日益完善,实现了‘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改革目标,全力推动我省足球改革发展,这些都是出于顶层设计的考虑!”唐彬蔚秘书长说。
他说,吉林省足协成立于2015年9月,并于2019年3月调整了内部机构设置,目前,吉林省足协已完成实体化建设,使我省足球管理机制日益完善,按照“脱钩不脱管、脱钩不脱责”的改革要求,积极推进全省各级足球协会改革,建立了覆盖全省、组织完善、协作有力的协会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俱乐部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全省各级足球协会在上级协会和体育部门的指导、支持和监管下,开展各类足球赛事活动,足球相关培训以及运动员等级认证等工作,成效显著。
2016年,我省编制了《吉林省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提出在全省现有914块足球场地基础上新建586块足球场地,其中修缮改造校园足球场地350块,改造新建社会足球场地236块。“十三五”期间,省体育局完成了《吉林省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任务,大力推进社会足球场地建设,把兴建足球场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全省各地区在规划配建市、区级足球场地时,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建设和预留足球场地,采取“见缝插针”的形式进行建设。
人民足球为人民,人民足球靠人民,只有适应改革发展形势和需要,集合全社会力量,才能为足球发展添砖加瓦。省体育局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推动我省足球事业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建有足球场地1655个,比2019年增长22%;其中,十一人制足球场地445个,七人制足球场地500个,五人制足球场地710个,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7个。
为职业足球俱乐部保驾护航
“经过多年的足球改革,我省已构建了职业足球、青少年足球、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赛事体系,全省每年举办各级各类足球赛事12000余场次,累计参加人数超过20万人次。”唐彬蔚秘书长说。
“拿职业足球赛事来说,我省现有长春亚泰足球俱乐部、长春大众卓越女子足球俱乐部和延边龙鼎足球俱乐部三家职业足球俱乐部,为了给职业足球俱乐部保驾护航,省体育局也在加大扶持力度!”唐彬蔚秘书长表示,我省三家职业足球俱乐部是目前东北三省一区唯一拥有中超球队的省份。为引导和鼓励俱乐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打造足球文化,培养和输送足球人才,省体育局与三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备战训练、经费投入、场地设施、人才培养、宣传推广、奖励认定六个方面给予扶持,并每年向俱乐部拨付专业扶持经费400万元。省体育局还委托长春亚泰足球俱乐部和长春大众卓越女子足球俱乐部代表吉林省组队,参加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足球项目比赛,并每年为俱乐部提供备战经费。
“2023赛季,长春亚泰中超排名第九,延边龙鼎跻身中甲八强,长春大众卓越女足位列女超第三,各职业俱乐部都在有序健康发展!”谈到职业足球俱乐部所取得的成绩,唐彬蔚秘书长有些兴奋。
群众足球赛事等品牌活动丰富多彩
“举办社会足球赛事是足球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唐彬蔚秘书长认为,我省的群众足球赛事可谓声势浩大。
他说,我省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及足球协会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足球活动。目前已形成以吉林省社会足球联赛、“我爱足球”中国民间争霸赛、风云足球吉林省总决赛、吉林省雪地足球锦标赛、吉林省直机关足球锦标赛为代表,具有一定比赛规模的全省性足球竞赛体系,以及以吉林省万科地产社区联赛为代表的社区足球系列赛事活动。其中社会足球省、市两级联赛已粗具规模,县级联赛逐步拓展。2016年至2023年,全省群众足球比赛数量近1100个,累计参加人数超20万人次,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足球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我省还增加了青少年足球竞技赛事的供给,在原有的吉林省青少年男子足球锦标赛、青少年女子足球锦标赛中实行单年龄段分组,从原有的6个组别、12个年龄组调整为8个组别、16个年龄组,为更多经常参加业余训练的青少年(学生)运动员提供竞赛平台。增设了吉林省青少年男子、女子五人制足球锦标赛,仅2019年报名参赛的运动员就超过了500人。五人制足球比赛降低了各学校、俱乐部组队参赛的门槛,极大地调动了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
“从2016年至2023年,我省共举办省级青少年足球比赛15个,有1.5万人次参赛;各市县共举办青少年足球比赛1300余个,有12万余人次参赛。梅河口市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经层层选拔,在全国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上获得男子足球五人制U15组冠军,创我省青少年男子足球历史最好成绩!”唐彬蔚秘书长表示。
青训体系建设成果丰硕
拓展足球人才培养新模式
全省建成校园足球试验区1个(延边州)、试点县(市、区)5个,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71所、足球特色幼儿园200所,足球项目被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重点内容和中考体育评价考核内容,吉林大学、延边大学等8所高校建立了高水平足球队……吉林省以校园足球为依托的青训体系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唐彬蔚秘书长说,省体育局还搭建教育平台,拓宽足球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渠道。2015年以来,省体育局大力开展足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依托吉林大学体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国际足球教育学院、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等高校资源开展各级各类培训。
2015至2023年,培训亚足联职业级教练员3人,亚足联A级教练员5人,亚足联B级教练员17人,亚足联C级教练员超过350人,中国足球协会D级教练员超过1500人;培养国家级裁判员18人,一级裁判员185人,二级裁判员近500人,三级裁判员超过了1500人;还培养了省级教练员讲师16人,省级裁判员讲师9人,中国足协教练员讲师6人,裁判员讲师3人,足球体能讲师2人,国家级青少年比赛裁判长5人,中国足协职业联赛比赛监督2人,中国足协青少年比赛监督5人。
未来要走出一条适合省情实际的足球发展模式
唐彬蔚秘书长表示,下一步,省体育局将在加强对足协的政策支持和监督管理的基础上,打牢青训基础,把握吉林足球发展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将娃娃足球(3-6岁)纳入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夯实全省青训基础建设,建设市、县两级青训中心,依托试点地区足球体育传统特色校,在市、县两级建设一批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中心,构建以职业足球俱乐部为引领、市县体校为龙头、校园足球为基础,社会力量为补充的青训体系。
省体育局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加大省级资金投入,打造百姓身边触手可及、便民亲民的足球场地设施,到2025年末,新建足球场地100块。
加强足球人才培养。壮大足球人才培养机构。大力支持足球体育传统特色校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省足球体育传统特色校达到800所(增加19%),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建设,完善教练员考核评价和退出机制。
要加强体教融合。积极和教育部门合作,强化赛事活动供给。依托“三大球”进校园,建立校际联赛、区县联赛、市州级联赛、省级总决赛四级竞赛体系,以练促赛、以赛代练、练赛结合,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良好氛围,培育打造区域品牌赛事,不断提升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要积极完善足球竞赛体系,充分发挥职业足球联赛引领作用。全年举办中超、女超、中甲、足协杯比赛超过100场,现场观众超100万人次,充分发挥职业足球高地作用,吸引更多人群关注、参与足球运动……
在未来的足球发展道路上,实现“足球梦”,任重而道远,省体育局将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努力走出一条既符合足球发展规律,又适合我省省情实际的足球发展模式,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注入更多力量。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