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8日
首页
第A08版:[教育论坛]

希望高中,让校园文化赋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访长春希望高中校长李伟红

李伟红校长和孩子们在一起 本版图片 学校供图

美丽的青春、欢乐的校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园应该是一本“活的”教科书。而“应试教育”却成为了一种“死的”、功利主义“凭证教育”,有的学校只专注于“分数角逐”,而学校文化建设成了表面光鲜的“墙皮风景线”,学校却不自知沦落成了“文化贫困户”。

而“有文化”的学校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成长价值,关注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人格尊严,让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产生渗透性、持久性、选择性干预,并上升成为学生得以“润泽一生”的最大化教育力量。

所以,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校园文化建设才是最高层次的学校建设。本报推出“与长春特色学校对话”系列报道,旨在与先进的教育理念对话、与科学的教育方法对话、与高尚的教育灵魂对话、与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对话,并寻找更多的教育“温暖”,以唤起更多教育人互勉同行。

本期对话的是长春希望高中校长李伟红。

让环境文化“浸染”孩子的身心

记者:希望高中教学楼区分别叫知行、博爱、博学、博硕,学生公寓寄意幸福与和美,学生食堂称谓南麓和北苑,石榴广场、桃李园、感恩亭、和谐生态小院……请问这是表象的文化符号“植入”还是刻意要将环境文化深度“浸染”进孩子的成长历程里?

李伟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希望高中在环境文化建设中选择性将其“植入”是过程,让优秀传统文化释放出孩子向上的力量而“写进”孩子的成长里、载入到校园的一草一木、厚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这才是希望高中在环境文化建设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坚信环境改变人,我们就是要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在孩子目之所及、心灵感知之处全域“浸染”孩子的身心,让他们健康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

让心灵靠近心灵是最好的“教案”

记者:您要求希望高中的老师课上有谆谆教诲、课后有“爱”之关怀。请问课后“爱”之关怀老师如何“表达”呢?

李伟红:“代理妈妈”“心灵辅导员”是希望高中老师的另一个角色,“党员包保”是希望高中老师的另一份责任。在希望高中,老师角色和职责是“双元”的——既要在课上传道,也要在课后授业。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认为教育过程中的全程陪伴是传递爱的最好载体,教育不应该是“响起下课铃声”就结束了,我们的老师经常和孩子们包饺子、看春晚、话家常,欢歌笑语、喜气洋洋、和和美美像一家人。

总之,我觉得在孩子在校的三年里,我们育人要有方法、服务要有情感、保障要有温度,我们的教师要大爱无疆,要用爱的温度给孩子家的温暖,这是我们希望人本应该有的样子。

记者:学校实施导师制,教师包保助学,以实现“全面关注、个体辅助、整体发展”。所谓“导师制”要“导”些什么内容?

李伟红: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我们教育人的本分,是师者的职责所在;而对孩子进行政治引领、三观导向、精神塑造等意识形态层面的教育才是我们实施导师制的初衷。

导师制,我们就是要教师们既要做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导师,也要做孩子们人生未来的导师。要将全面育人和注重个体差异有机结合,要帮助学生们将理想信念、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等元素都汇注到学生的生涯规划里,以引领学生们明晰正确的人生方向、推动学生们的终身发展。

让教育承担更多的社会化责任

记者:希望高中承办新疆高中班,不仅促进了民族文化融合,还砥砺了家国情怀,更铸牢了民族团结意识。请介绍一下创办新疆高中班的历史渊源。民族融合教育给学生尤其是本土学生生命中增添了哪些“色彩”?

李伟红:希望高中早在2005年即开始承办国家新疆班了,这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也是支持西部大开发教育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旨在通过深度的民族融合,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这是我们希望高中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

希望高中在承办新疆高中班近20年的办学实践中,新疆生和本地学生通过深入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爱国主义情怀。

记者:希望高中是市政府“德政工程”学校。什么是“德政工程”?如何践行?

李伟红:德政工程是长春市政府为百姓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即解决困难家庭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每年招收200名“双特生”,政府给予“四免一补”的优抚政策。德政工程始于2001年,至今在我校已实施23年了。

记者:希望高中是全市唯一承担“民生教育”的省重点高中。您认为优质高中是否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化责任?

李伟红:心里装着百姓,为百姓服务,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让党和政府的教育惠民政策在希望高中落地生根,把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聚焦到百姓的民生福祉上,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百姓,这本就是希望高中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让管理的“起落点”都实现以人为本

记者:希望高中实行扁平化、低重心的管理组织架构。这样的学校治理文化架构的搭建有何优势?

李伟红:一校一策,一校一案,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们实行扁平化管理是依据希望高中实际校情、顺应时代发展大潮所采取的管理体制革新,旨在让学校的治理结构提质增效、开发教育新质生产力,让管理更优化、让服务更便捷、让效果更优质,是在新时代里、新形势下、特色赛道上的新管理模式。事实证明,在管理实践中,这样的管理模式是适合的。

记者:“备、上、批、辅、考、评、补”的精细化常规教学管理有何内在或者递次关联关系?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在学生端反映出怎样的成长价值?

李伟红: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细化管理核心是心到,标准是全覆盖、无盲区。精细化常规教学管理的“精”是标准,突出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管理”是目标导向,追求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产生的管理效益反映在学生端的不仅仅是汲取文化知识层面,更反映在学生端的综合能力层面,即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

记者:希望高中的班主任实行全程跟班制,衍生这样的班级管理思维是基于何种必要性的考虑?

李伟红:全程跟班制,形式是管理,实质是陪伴,付出的是汗水,播撒的是大爱,收获的是成长。

高中阶段,是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的陪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坚毅的品格和豁达的心胸。希望高中班主任实行全程跟班制,就是为了与孩子在“迎进来、送出去”的三年全过程里实现“师生共体”“休戚与共”。全程跟班制,在希望高中效果很好,深受家长的赞许、社会的好评、学生的认可。

让教育点燃孩子“未来的希望”

记者:学校倡导“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多维度育人理念是如何展开的?

李伟红:“三全”多维度育人理念中的“全员”包括全体教职员工、家长、社会和学生;“全过程”是指在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全方位”是指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三全”育人的目的殊途同归,那就是多维度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记者:希望高中为什么叫希望高中?您期望的高中教育应该给孩子们什么“希望”?

李伟红: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指出,希望是“更美好生活的梦”,是照亮未来视域的情绪期待,是美好生活的信仰。

我们希望的希望高中,应该是给予孩子梦想、期待、信仰的事业起点,是给予百姓福祉、是政府实施“德政工程”、是满载党的温暖和关怀的起点,是“让每个人充满希望”的起点。

在希望高中的三年里,希望高中要让学子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要让希望的种子在青春美丽的世界里生根发芽、卓然挺立,要让孩子们在琅琅书声中茁壮成长,要让孩子们在诗书礼乐中滋养文化、在“五育并举”中逐梦起航!

后记:

与李伟红校长对话,记者感受到沉甸甸的“情怀”两个字,感受到希望高中教育人已将孩子的未来融入情怀里,感受到希望高中教育人已将孩子的成长刻入情怀里,感受到希望高中教育人已将对国家、社会、家庭、师生的希望嵌入情怀里。

他们把希望高中的希望当成了自己最热衷于追求的希望。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元忠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