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游戏行业,有一种服务被称作“游戏代练”。玩家可以花钱雇人,帮助指定的游戏账号完成游戏任务、提升装备等级等。如果雇人代练游戏未达标,费用怎么退?近日,公主岭市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纠纷案件。
被告李某在某直播平台上从事游戏直播工作,2023年10月1日,原告王某与李某约定,将其“王者荣耀”游戏账号交给被告,约定由被告于10月底前,将其游戏里“明世隐”和“桑启”两个英雄角色代练至“大国标”,王某给李某转账2万元。到10月底时,李某未能如约完成代练任务,却又迟迟不退款,于是李某诉至公主岭法院,要求被告退还2万元。
了解清楚案件细节后,法官考虑到该案事实清楚、标的额不大,决定采用调解方式化解矛盾。与被告联系时,被告称其花费大量时间帮助原告代练游戏,但因为技术原因,未能达到原告要求,且目前经济困难,不愿意全额退款。而另一边,原告强烈要求被告一次性退还2万元。
法官采用了背靠背的方式进行调解,一方面告知被告,原告已经按照约定支付了代练费用,被告未能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理应承担退款责任。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被告作为一名游戏主播,如果不能妥善化解此次矛盾,会影响到其粉丝对他的评价,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被告的工作,不利于被告的事业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法官与原告耐心沟通,告知其找游戏代练就属于不正当游戏竞争行为,虽然被告未能完成约定代练的任务,但被告确实也付出了一定的时间精力,任务没有完成并非故意为之。通过多次释法说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被告向原告分期支付2万元。
法官有话说:网络游戏,是人们在闲暇之余的一种娱乐活动,但近年来,随着游戏代练行业的兴起,网络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游戏代练类型,如直播代练、工作室代练等,但网络游戏行业的代练行为,直接影响玩家对游戏公平竞技性的体验以及游戏公司的利益和商誉。当前,我国对于游戏代练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一些打着代练旗号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值得引起警惕。
作为游戏代练的个人和工作室,很有可能随时面临违法及赔偿风险,想要长久经营,不仅要及时取得合法营业执照,还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特别是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而作为玩家,则应遵守游戏协议,正当、适度进行游戏,积极维护公平健康的游戏竞技环境,切勿沉迷代练等服务,以防个人信息泄露及财产损失,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吕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