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0月16日电(记者李建平 孙晓宇 刘昊东)当前,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等给全球农业生产带来挑战,国际粮食安全备受关注。近期,随着中国各地陆续进入秋收季,在全力克服前期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之下,一些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去年粮食总产量1552.6亿斤、占全国11.3%,连续13年居全国首位。8月初,受台风影响,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出现连续强降雨,农田遭受洪涝灾害。当地积极采取科技手段,分地块、分作物、分受灾程度精准施策,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在“中国优质稻米之乡”黑龙江省五常市,今年8月,有近百万亩耕地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受灾后,我们抢排田间积水,趁着阳光足,赶紧喷施叶面肥,水稻长势恢复不错。”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红扬有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殿红说,目前,他们已经完成1万余亩水稻收获工作,今年新米上市后迎来销售高峰,加工车间正加班加点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走进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大豆进入收获高峰期,几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将金黄饱满的大豆尽收仓中。双鸭山市四方台区太保镇开源村党支部书记于战宇说:“我们种出来的大豆籽粒饱满、个头均匀、颗颗金黄,这就是好豆子。”
日前,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消息,从专家测产和农民实际收获看,黑龙江省农作物有望实现“二十连丰”。
黑龙江省所在的中国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商品粮占全国三分之一,调出量占全国40%。今年,地处中国东北地区的吉林省榆树、舒兰、扶余等中国产粮大县,也遭遇洪涝灾害,但在一系列抗灾减损措施的帮助下,全省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近年来,中国高度关注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较多。除华北东北部分地区遭遇较重洪涝、西北局部遭遇干旱外,全国面上旱涝灾情总体轻于常年,丰收在望。目前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六成,各地确保秋收顺利推进、秋粮颗粒归仓,从东北平原到中原大地,从西南山区到江南水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中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夏粮、秋粮丰收,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能够守住重要农产品的合理自给率,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有效应对国际市场波动,保障粮食安全。
中国端牢自己饭碗的同时,也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倡导粮食领域务实合作,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推广1000多项农业技术,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超过1.4万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在非洲启动建设13个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积极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