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5日
首页
第A03版:[关注]

17人先遣队的水上“长征”

▲消防救援人员向灾区挺进 消防供图

▼消防救援人员救助受伤群众

洪水中,一条一米高的“瀑布”蜿蜒向前,“瀑布”倾泻而下,隆隆作响。十几个身影相互扶持,手握探杆,在“瀑布”上沿艰难前行,每走一步都要放低身体,紧紧拉住彼此,用全身的力气对抗急流的冲击,俯视之下,他们身形渺小,却充满力量。这是8月4日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17人抗洪先遣队在舒兰市开原镇进行搜救的一幕场景,他们所在的“瀑布”是一条村路,路的两侧地势倾斜,而队伍的正前方,是几处隐约可见的村落和数千米尚未完成的征途。

闻汛情夜驰百公里

8月3日,舒兰市因连降暴雨,境内多条河流全线上涨,其中强降雨中心永胜林场降雨量达489毫米,是历史最大值103.6毫米的4.72倍。汛情就是命令,当日21时30分,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派出一支32人重型水域救援队冒着大雨星夜启程,奔袭百公里,于23时40分抵达开原镇政府完成集结。

经询问知情人得知,距离镇政府20公里的永胜林场目前灾情最为严重,河水冲毁多条公路,部分桥梁垮塌,林场内四滴村、五滴村、六滴村、七滴村、青松林场5处地点受洪水威胁,有人员被困,通信全部中断,形势极为严峻。对于救援队来说,深入林场查明受灾情况,全力营救遇险群众是当务之急。队员们立即启程,前往距四滴村较近的舒兰第二十六中学,准备下一步救援。

挨家挨户搜寻疏散

开原镇政府距离舒兰第二十六中学有将近20公里的距离,水泥村路已经被洪水淹没,救援队只能通过地图和伸出水面的树木认路,水中路面高低起伏,车辆行驶极为缓慢。救援队在途中连续遇到3辆损坏的汽车停在窄路中间阻止通行,队员们只好下车进行清障,抵达舒兰二十六中时,已经是8月4日4时。

从舒兰二十六中通往四滴村的村路洪水较深,车辆难以通过,6时整,一支17人先遣队徒步出发,前往情况更加复杂的四滴村开展救援。趟过没膝深度的两公里水路后,先遣队进入四滴村,村中路上的洪水已经退去,但数十处树木和电线杆被水冲倒,化作重重路障拦住去路,队员们抬着百米安全绳、水面漂浮绳和抛投器等装备翻越一道道障碍,挨家挨户进行搜寻、疏散。

四公里生命接力

上午11时,先遣队深入五滴村侦察,发现一处急流对面有5名遇险群众,其中3人生命垂危。两名救援队员立刻徒步涉水搭建绳桥,营救出被困人员。与此同时,队长立即协调市应急局调派救护车赶往现场。

在5名群众中,1人失血性休克、1人被蛇咬伤、1人突发心脏病,转运伤员迫在眉睫。先遣队通过询问周边百姓,得知附近农场有一台铲车,于是立即派出队员前往征用。经过4公里的涉水转运,铲车和救护车在四滴村会合,5名遇险群众安然脱险,先遣队成功完成了一场“生命接力”。

战山洪急流勇进

15时,先遣队离开五滴村,行至六滴村,洪水的流速和深度在这里明显增加,桥梁道路多处损坏,救援队员们利用探杆和漏电探测仪主动开路,在一处处险地用绳索架起“桥梁”。

18时30分,先遣队到达七滴村前300米处,村口的桥梁已经被洪水冲垮,水深不明,天色将暗,涉水架设绳桥的危险程度大大增加。突然,一名村民说自己患有心脏病的老父亲在洪水对岸的七滴村,请求队员们帮他把药送到对岸。两名救援队员绑好绳索走入水中,在急流中相互支撑,全力地挪动着,二人终于成功!他们浑身上下湿透,但手中的药品此时似乎有了温度,充满了分量。

七滴村祖孙脱险

8月5日7时,先遣队跨过断桥,进入了七滴村,村内群众并无大碍,正在陆续前往高处避险。排查疏散过后,先遣队前往最后一站——青松林场,而林场之前有一座高二百余米的小山,这将是此行的最后一道难关。在小山脚下,先遣队遇到一对前往山顶避难的祖孙,孙子扭伤了脚踝,在年迈爷爷的搀扶下,艰难地向山上行进着,两名救援队员立即上前将二人背起,向山顶走去。当其他队员上前替换他们时,两人却说:“我没事,你们快先去林场确认有没有人需要帮助。”8时,先遣队成功抵达青松林场,确认现场没有被困人员,水上“长征”圆满凯旋。

一天两夜艰难奋战,百余公里火速驰援,涉水架设绳桥16处,转移遇险群众21人。危难时刻,消防救援人员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的身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抗洪救灾精神。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吕闯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