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5日
首页
第A03版:[都市]

长春新区:

高标准规划建设“长春药谷”

规划面积18.4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建设“一港一镇一园”

    14日下午,长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打造“长春药谷”推进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长春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华景斌介绍了长春新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谋划新发展蓝图,高标准规划建设“长春药谷”,扎实推进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相关情况。

    据了解,长春新区组建以来,始终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战略定位,聚焦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六城联动”等省市重大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创新优势,大力推动医药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全区集聚了长春高新、金赛药业、百克生物、迪瑞医疗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基因工程、生物疫苗、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及材料、化学药品生产研发等多个特色细分集群,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医药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体系,2021年生物医药产值实现223亿元,占全省30%、全市80%,在“全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10位、东北地区首位。

    2022年4月,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新区以此为重要契机,聚焦为自创区建设提供有效载体,支撑吉林创新型省份、长春科技创新城建设,通过强化与国内外龙头企业、研发机构、CDMO企业、检验检测机构合作,构建药物研发、产业化中试、药品生产、药品流通等产业价值链条,高标准打造规划面积18.4平方公里的“药谷”。

    建设“长春药谷”,打造“世界级医药创新高地、国际医疗合作先行区、全球医药人才双创新城、吉林省医药健康走廊主引擎”,既是长春新区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和“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新区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吉林“医药强省”、支撑吉林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落实“六城联动”战略部署,推动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支撑。

    “长春药谷”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营、多方参与、专业服务”的运营理念,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选址建设在北湖科技开发区东北部,规划面积18.4平方公里,距离龙嘉国际机场20公里,毗邻长春国际陆港,列入规划的长春轨道交通8号线延长线将直达“药谷”,区位优势较为明显。总体规划建设“一港一镇一园”。

    “一港”即“未来医药港”。围绕“药谷”西南5.4平方公里区域建设,是“药谷”核心引擎区,重点以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为引导,在国家药械审评制度改革、中药现代化引领、新药创制、未来医疗医学应用等方向,集成国家级道地药材交易中心、中药文化中心、真实世界研究中心等项目、平台、服务资源,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产业。

    “一镇”即“国际创智小镇”。围绕“药谷”西北5平方公里区域建设,以打造人才宜居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以北部智慧人才社区为内核,建设双创新城和医药人才创新港,通过国际物流港开展国际、区域合作,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器械和医药物流产业。

    “一园”即“绿色智慧化工新园”。围绕“药谷”东侧8平方公里区域建设,依托北湖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以智慧园区、绿色园区为建设理念,建设中试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和成果转化中心,规划化学药品原料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四大功能区,重点发展化药和新材料产业,为“药谷”创新智造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建设“长春药谷”,长春新区将着力提升快速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快速转移转化创新成果、快速切入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快速落实国家战略、快速辐射全省的五种能力,建设国家级道地药材交易中心、吉林药械全球外包智造中心、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中医药智创中心、未来国际医疗医学研究中心五大功能中心,落实建设“大平台”、集聚“国家队”、拓展“科研圈”、打造“人才港”、发展“新经济”五大发展路径。

    未来五年,他们将努力实现“长春药谷”产业规模过千亿,聚集医药企业过千家,培育百亿级企业两家,引入和培育高端人才团队100个,实现医药研发人员过万人,开发就业岗位5万以上,实现一类新药证书10个以上,医疗器械注册数超过千个等发展指标,打造立足吉林、辐射东北、影响东北亚的医药产业高地。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陆续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