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2版)
对救治机构出台的保障政策——一是全力做好资金保障。为缓解救治机构的资金压力,此轮疫情发生以来,全省累计向28家定点救治机构拨付医保基金3.2亿元,向12家方舱医院拨付医保基金1.05亿元。此费用单列预算、不受医保总额控制限制,疫情结束后清算。此外,为确保其他患者正常就医,全省医保系统还对非救治医保定点机构预付了医保基金13.22亿元,其中省本级预付了3.64亿元。
二是明确方舱医院支付政策。第一时间明确了方舱医院收费和医保支付等政策参照依托的医疗机构执行。
三是省内异地救治患者免备案手续。救治机构收治的省内异地确诊患者(含无症状感染者)免备案手续。医疗费用由救治机构先行全额垫付,疫情稳定后,统一组织开展全省结算清算。
对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出台的保障政策——
一是对确诊患者救治费用继续实施综合保障。确诊患者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部门全额补助,切实减轻患者后顾之忧。
二是加大对无症状感染者保障力度。对无症状感染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基金参照门诊特病政策予以支付。
三是及时支付新冠病毒治疗药物费用。对救治机构使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等目录外治疗药物开通线下应急采购绿色通道,医保基金按照甲类药品第一时间予以支付。
下一步,省医保局和全省各级医保部门将一如既往认真贯彻国家医保局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坚持人民至上,全力做好疫情期间的医疗保障工作。
保障群众正常医疗服务
疫情期间,医疗资源被新冠病毒感染者大量占用的情况下,怎样统筹好各方面资源,保障群众正常就医需求的,特别是在老人、儿童、孕产妇、急危重症患者和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医疗服务和保障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宗强说,近日,为全力保障疫情期间正常诊疗服务,优化就诊流程,引导居民合理就医,省卫生健康委向社会公布了长春市分类就诊医疗机构名单,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为本轮疫情的绿码医院,于3月初成立领导专班,全院实行闭环管理,严控院感风险。
下面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为例,介绍一下保障群众正常就医需求的做法:
急危重症患者的救助及就医保障——
(一)无论有无核酸检测报告,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均无条件收治。急危重症患者到达急诊后均由预检分诊人员先行为其进行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检测,等待结果期间先转入急诊缓冲隔离抢救单元救治。
(二)中心院区成立外科缓冲病区、内科缓冲病区和缓冲手术室,分别抽调创伤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急救医学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老年病科、肾病内科、内分泌代谢科等中青年骨干医师和护士组成综合救治组。两个缓冲病区分别设置单间病房15张。
(三)在医务部、急诊部办公室的统筹调度下,急救医学科、外科缓冲病区、内科缓冲病区和缓冲手术室形成联动机制,全力保障有限的医疗资源向急危重症患者倾斜。
(四)所有新入院患者均要求统一由缓冲病区单间集中收治,在积极治疗的前提下经过5天医学观察,每天监测核酸结果均为阴性,方可转出至首诊科室。
(五)除外缓冲病区,医院另外分别在产科、新生儿科、妇科、肿瘤血液科、急诊重症监护病区、透析中心设置5至10间数量不等的单间缓冲病房。
(六)建立跨院区应急转介机制,北湖院区设置缓冲综合病区,开放床位25张,实现中心院区与北湖院区急危重症优势救治资源互补。
慢病及普通患者就医保障——(一)普通门诊服务。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有多种预约挂号途径,可以通过扫码预约、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等方式挂号,并按照预约就诊时间点,分时段错峰就诊。
进入门诊的患者均需要出示身份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通信行程卡、吉祥码,并进行体温监测及流行病学史调查。
非预约挂号的人员,无法通过疫情管控信息审核,不能进入门诊疗区。
在人员聚集区域,要求佩戴好口罩。严格遵守“一患一陪同,一医一患一诊室”的门诊秩序。在候诊区隔位就座。在缴费、取药等排队区域,要保持一米间距。
(二)互联网医院复诊服务。
医院全面加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互联网医院”复查复诊服务保障能力,通过互联网医院可以实现智能导诊、在线咨询、在线预约挂号、在线预约检查、在线复诊、在线缴费、报告查询、用药指导等便捷的诊疗服务,成功实现了一站式诊疗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普通群众就医保障举措
本轮疫情以来,省医疗保障局从自身工作职能出发,对普通老百姓看病就医出台了哪些保障举措?金华说,当前疫情防控期间,省医保局不仅针对确诊患者和救治机构出台了一系列保障举措,还针对老百姓常做的核酸检测及慢病、特病等普通参保群众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全力保障普通参保群众看病就医,尽力减轻参保群众负担。
一是进一步降低核酸检测价格。将部(省)属及在长部队(武警)公立医疗机构单检核酸检测价格由每人次40元调整为28元,10混1及5混1检测价格由每人次10元调整为8元。各地遵循不高于部(省)属价格原则制定本地价格。
二是临时扩大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疫情期间,将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费用及检测试剂盒费用、医用口罩临时纳入相关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按甲类执行)。
三是采取综合措施。开通慢病定点零售药店购药支付途径,进一步扩大“双通道药品”(特药)定点零售药店范围,继续实施并细化“长处方”“互联网+”医保支付政策及措施,切实保障血液透析等慢病、特病参保人群的用药治疗需求。对因网络或系统等原因无法即时结算的,在后期及时予以补报。
四是强化医保经办服务。坚持“非必须、不窗口”原则,采取网上办、延时办、简化办、下沉办、容缺办等措施,方便参保单位、参保人员、定点机构等服务对象足不出户办理医保业务,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保证参保群众及时享受各项医疗保障待遇,保证经办服务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最大程度减少因人员流动造成疫情传播的安全风险。
发热病人收治措施
疫情防控期间中日联医院谊在收治发热患者中,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王宗强说,疫情期间,针对发热患者医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要求预检分诊人员对主动来院进行核酸筛查的“愿检尽检”人群,反复询问患者病史、流行病学史,并查看“健康码”“行程码”。对具有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十大症状)等新冠肺炎相关表现的患者,要详细登记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安排专人规范引导其到发热门诊就诊。
二是对所有14天内与无症状感染者或确诊病例行程轨迹重合的就诊患者、具有国内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主动来院进行核酸筛查的人员,全部比照发热患者管理,由专人规范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筛查。
三是发热门诊对重点人群进行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血常规和肺CT检查。未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前不能离开发热门诊,必要时收入留观病房进行单独隔离医学观察。
四是发热门诊对发热患者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坚决杜绝出现“失管”“漏管”现象。对于不服从管理的,与110实行联动管控。
五是自2022年3月13日8时起,发热门诊患者诊疗执行“15+1”模式。
1.同一时间段内发热门诊患者接诊量上限为15人。
2.前1名患者接诊结束转至隔离病房后,方可接诊下1名患者。
3.要求发热门诊接诊大厅同时只能接诊1名患者。
4.停留在发热门诊的患者量达到接诊量上限后,启动限流措施,即核酸阴性结果回报后,转出1名患者,再新入1名患者。
5.急危重症发热患者优先接诊。急危重症发热患者到达发热门诊时,如前一患者接诊未结束,则先予以暂停,请前一患者先到隔离病房等候。待处置好急危重症发热患者并将其转出至急救医学科后,再请前一患者继续就诊。
6.发热门诊患者核酸采样在隔离病房内完成,最大限度阻断病毒传播风险。 吉林日报记者李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