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吉林省第126例(全国第1279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吕英楠在历经4个小时的采集后,成功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26岁的吕英楠是一位富有爱心、美丽善良的白衣天使,提起她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经历,吕英楠笑言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2021年的一天,吕英楠在乘坐地铁的时候,偶然坐上了吉林省红十字会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主题列车,一下就被车厢内丰富多彩的宣传内容所吸引,更被造血干细胞捐献专项技术的治疗效果所打动。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清楚地了解造血干细胞非血缘关系配型成功几率小,但对血液病患者来说是却是他们重生的种子,顿时,吕英楠萌生了为患者增添一份希望的想法。她拨打吉林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管理中心的招募热线,在充分了解如何加入中华骨髓库后,吕英楠郑重地在“志愿捐献者同意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我加入中华骨髓库,就是想为这份神圣的事业添砖加瓦,多一位入库志愿者,就会给患者多一份生的希望,希望我能用自己的这份微薄的力量去为他们争取一丝机会。”
机会往往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21年末,吕英楠接到了配型成功的电话,并在同意捐献后积极配合准备捐献前的所有流程。
采集日期最终确定时,吕英楠把要捐献造血干白细胞救人的事情告诉了家人和领导。对于她这份无私大爱的善举,家人和单位领导非常支持她,单位还特批了她一个星期的假期,让她能够安心捐献。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能体会到患者的痛苦与期待,更加能够体会到生命的平凡与伟大,我愿意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给患者带去希望。希望患者能够勇敢面对病魔并战胜它,也祝福她能够早日康复。”在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后,吕英楠将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继续履行自己救死扶伤的职责。
为了给患者鼓劲,善良的吕英楠还亲笔给远方的患者写了一封纸短情长的慰问信,“虽然我们今生可能都不会相遇,但髓缘相牵,我永远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希望你保持良好的心态,做最好、最坚强的自己,早日康复,重塑人生。”
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志愿捐献者而言是一次爱心的传递,更是一次生命的“馈赠”。中华骨髓库吉林分库真诚地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于投身这项神圣事业的善心人士积极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一个绝处逢生的机会,能够迎来生的希望。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王跃省红十字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