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全长春市各级消协共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6200余人次,受理消费者投诉3050件,办结2883件,投诉解决率94.5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18余万元。
教育培训聚焦质量、合同纠纷投诉持续增长
2021年上半年,长春市各级消协组织受理教育培训服务投诉117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77%,主要投诉集中在儿童课外辅导、专业技能培训和驾驶员培训中。
案例:消费者李同学利用假期在长春某驾校付款参加驾驶员培训,但后期因刚开学比较忙,没有时间总去,4月初,再次来到驾校进行学习,发现驾校已人去楼空,随后进行投诉。工作人员在调查中发现,消费者只有微信向个人的转款记录,并没有驾校收费凭证,工作人员无法找到该驾校相关责任人核实消费者付费及退费问题,导致维权难度加大。
消协警示: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应注意了解是否有教学、培训等资质,注意查询了解机构运行状况;在缴费前消费者应仔细查看合同条款内容,特别注意违约条款、免责条款等内容;不轻信教育培训机构的口头承诺,应将具体要求全部落实到合同协议当中,尽量避免一次性高额缴费。此外,消费者要保存好交易凭证及合同文本,包括一些沟通记录等相关证据。
消协建议:加强行业监管。教育培训机构应不断完善教育培训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及履行第一责任人义务,建立并畅通消费者沟通投诉渠道,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化解消费纠纷。
老年人投诉仍聚焦“健康”
2021年上半年,全市各级消协组织受理涉及老年人投诉387件,与同期相比上升了344.83%;与去年全年158件相比,上升了144.94%。随着老年消费在市场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老年消费“陷阱”也日益增多。
案例:外地的一位消费者张老先生,今年4月看电视广告销售前列腺贴,由于老人有此病症,便有些动心,随后拨打销售热线,电话中销售人员向老人宣称“二盒见效,四盒明显好转,六盒根除”,便花费1980元购买了6盒。但使用两盒后,无任何宣传中能达到效果,找到商家要求退还剩余药品被拒绝,便向消协进行投诉。工作人员按照老人提供的两部电话号码拨打,一部始终无人接听,另一部手机号码电话通过多次拨打与其联系成功,经协调,卖家为消费者退款1320元。
消协警示:老年人在消费中不要轻信他人劝说及一些不实宣传信息,更不能为了占得一些小便宜而吃大亏。在选购保健品时,切忌通过会销、传销等非法途径购买,切莫把保健品当成药品。老年消费者外出旅游前,不要单纯以价格为导向进行选择,要多关注旅游产品的品质。老年人尽量多关注电视、广播的相关消费知识报道,了解新闻媒体曝光的各类消费骗局,提高自身防范意识。购物时切莫大笔投入,切记索取发票,保管好相关证据,一旦遇到问题便于有效维权。
消协建议:一是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二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组织开展对老年人产品和服务消费领域侵权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向老年人欺诈销售各类产品和服务的违法行为。三是多渠道、多方式开展老年消费知识教育活动,为老年消费者提供更多“实用、好用、管用”的消费知识。
电信服务质量问题突出
2021年上半年,全长春市各级消协组织受理移动电话服务533件,占服务类投诉23.79%;宽带接入服务379件,占服务类投诉12.43%。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营销信息告知不准确,通信服务套餐资费不明确;开通收费增值业务不告知;单方面更改消费者套餐;手机上网流量提醒服务不到位、流量计量方式不明晰;特别是流量使用情况以运营商服务器记录为准,缺少相关部门监管,导致发生争议时,消费者用证据维权难度大。
案例:消费者赵先生,4月份通过客服电话办理手机上网套餐包,办理完成后,便开始使用流量观看电视剧,但次日看了到短信提醒,产生251元流量费,赵先生疑惑所产生套餐包外流量扣费,随后询问客服为何会产生此费用,客服解答称是计费系统问题,但迟迟未予解决,导致赵先生进行投诉。经消协人员调查,系运营商工作人员未能将赵先生预定手机上网套餐包及时开通所导致扣费,经协调为消费者退费251元。
消协建议:因通信行业专业性较强,普通消费者难以实施有效监督,特别是相关法律缺位滞后,应规范引导电信企业依法经营。此外,引导消费者养成科学理性消费观念,进一步提升依法维权意识。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王跃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