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相关通知,12月7日起,在长省直事业单位、在长省属国有企业,市直事业单位、市属及开发区属国有企业,市本级(含)以下政务(公共)服务中心、公安出入境、车管所等窗口单位,将执行错峰上下班。
该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引来市民热议。
据了解,目前长春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集中在早高峰,突出体现在上学时间和上班时间有重叠。尽量错开上学时间与上班时间,可以达到削峰填谷、缓解交通压力的效果。10月中旬,有关部门在全长春市范围开展错峰上下班措施问卷调查,通过网络在线微信小程序、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方式,有效征求905个机关事业单位、166所学校及部分市民共13.35万人意见,结果显示,80.7%受访者赞成错峰上下班。
“错峰出行”并非新事物
其实,“错峰出行”的概念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查询资料发现,早在2010年的长春市民生工作会议上,长春市就围绕“生存性、安全性、发展性”三大民生需求,推出了96项民生实事。其中“便民惠民计划”中就强调了交通问题,通过公交优先、错峰上下班、增设单行线等方式解决拥堵等热点问题被写入了《行动计划》中。这些年,长春市不断发展变化,公交优先、增设单行线等内容早已实现,如今,“错峰出行”终于走到了实施阶段。
据悉,自2002年以来,长沙、北京、哈尔滨、成都、重庆、宁波、大连、济南、深圳、杭州、温州等城市均实施“错时上下班”。
市民:“错峰出行”是件好事儿!
长春市民刘先生在吉林省某国企供职,如今他所在单位已经通知他,从12月7日起,9点到单位,比过去晚了半个小时。
“虽然中午午休时间被缩短了,但可以晚点上班,肯定是好事啊!”刘先生表示,自己从家开车到单位的时间是40分钟左右,原来他都是7点半从家出发,正赶上早高峰的尾巴,“不敢掐点出发,否则一旦堵车就迟到了,现在错峰出行,我可以八点多出门了,届时路上的车肯定比早高峰车少,我早上的时间充裕多了,吃早饭的时间就腾出来了。”
市民赵女士对“错峰出行”也是高举双手点赞。“早高峰大家都经历过,我家在北环城路附近住,公司在南三环路,我每天都要提前一个多小时从家出发,途经西部快速路才能到南三环路,但早高峰的西部快速路就像一个大型停车场,每天都是特别堵,时间都扔在路上了。”赵女士说,如今她上班时间错后半小时,她可以晚点从家出发,
正好避开早高峰最堵车的时间段了,“虽然还没有真正开车走过,不知道情况到底怎么样,但我觉得,肯定是比以前强了。”
专家看法:更多的交通参与者应加入“错峰出行”
针对此事,吉林省政协委员冯堤表示,他认为错时上下班是一个
很好的政策。他说,错时上下班也就是采取“削峰填谷”的方式来均衡交通,好处毋庸置疑。
“同时应该呼吁更多的交通参与者加入这项政策当中,比如说老年人、退休人员,也倡议这部分人群要把早上的时间让出来,别跟上班族、上学族抢时间。”冯堤表示。/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王跃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