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患者小田在复发难治的状态下做了强行移植,如今3年过去了,病情稳定,如愿考上了大学,也许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吧!”吉大一院血液科医生刘晓亮发在朋友圈的一张图文感动了无数人。
照片中央的女孩叫田甜(化名),9月3日,她特意带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向负责她后续治疗的刘晓亮报喜。“刘医生,我考上大学了!”“真替你感到高兴!要继续好好学习啊!”……3年前,罹患白血病的女孩田甜经强行移植保住了性命。3年后,病情稳定的她如愿考上了大学,第一时间来到吉大一院血液科门诊向给予她重生希望的医生分享这份喜悦。田甜拿出大学录取通知书与医生们的合影,幸福的瞬间被永久定格。
“她是一个特别乐观的孩子,虽然因为生病耽误了2年学业,仍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南京工业大学,让我特别惊喜和自豪!”刘晓亮告诉记者,他对田甜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刘晓亮说,田甜动漫画得特别好,身体状况好的时候,她就会在病房里画会儿画;移植一年后,病情稳定的田甜学会了做蛋糕,在微信里卖自己做的私房蛋糕……移植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在哪儿移植就在哪儿做随访。“除了医患关系,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患者非常信任我们,什么好事儿都愿意和我们分享。”刘晓亮说,“看到是外地的大学,我还批评她了,怎么考那么远,还得回来随诊多折腾啊!”但见到田甜灿烂的笑脸,深深的自豪感涌上刘晓亮心头,他衷心地希望这个乐观的女孩越来越好!
刘晓亮回忆说,田甜被确诊为白血病后,一直积极配合治疗。但是后期反复化疗效果不佳,在疾病复发难治(癌细胞占80%)的情况下最终选择进行强行移植。
在临床上,强行移植的长期生存率不及20%。移植过程中的预处理毒性、感染、出血、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相关并发症,都可能使患者随时失去生命。“哪怕只有这20%的希望,我们也要搏一搏。”刘晓亮说,患者年龄尚小,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维持治疗意味着等待死亡,放手一搏就有一线生的希望。这次移植手术对医生和患者而言,是双重考验。
可喜的是,移植过程还算顺利,患者顺利完成造血重建,度过了移植早期并发症关。但接下来,移植后复发仍是阻碍田甜长期生存的主要障碍。吉大一院血液科的移植团队反复讨论,如何将免疫抑制剂减量,如何停药。术后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作为移植后高复发人群,每一次的随访检查田甜都不落下。移植术后,田甜仍需要通过定期随访,调整免疫制剂服用剂量直至停药。
如今,3年转瞬即逝,田甜坚强地挺了过来,病情也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是我们敢于挑战的动力!”看到一个个处于康复期的患者状态越来越好,刘晓亮所在的吉大一院血液科的移植团队工作动力更足了。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朴松莲报道刘晓亮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