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是指终止,处暑也就意味着“夏天暑热正式终止”。从处暑开始,天气逐渐转凉,虽然还有恼人的秋老虎,但早晚温差日益加大。随着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阳气开始收敛,阴气微生。处暑时节如何养生?长春市中医院门诊办主任、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春玲建议缓添衣、多食酸、少辛辣、早睡早起、适当运动……
秋养阴宜适当秋冻
“秋冻,是为了增强机体耐寒能力,让身体能够逐渐适应由酷暑到寒冬的过渡。”张春玲提醒,处暑之后,不要天一冷就马上穿很厚的衣物。“现在早晚温差大,要随着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张春玲认为“秋冻”要因人而异。身体健康的普通人适当少穿一点,以身体不觉得冷为宜。体弱者、老人、小孩、大病初愈、阳气不足的人群,适度秋冻即可,尤其是颈项、肚脐、脚、脚踝等薄弱部位都要注意保暖,“最好不穿露脐装,也要避免颈肩部的裸露。寒从脚下生,现在早晚气温低,最好不要露脚踝、穿凉鞋。特别是骑摩托车出行的人,要穿好护具,保护好膝、肘、踝三个部位,防止风湿发生。”
处暑之后运动以舒缓运动为佳,可以选择快步走、慢跑、广播操、太极拳等强度比较温和的方式进行,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能起到排出体内湿热、缓解秋乏的作用。“中医讲究秋收冬藏,若运动过度,能量消耗过大,反而会增加身体耗损,不利于身体健康。”
增酸少辛多补水
秋季是护肺的好季节。“现在的时令水果山楂、葡萄,都特别适合这个季节。”张春玲告诉记者,“增酸少辛”是秋季养阴法则之一。多吃酸性食物可以收敛过旺的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则可以减少肺气的耗散。“辛辣食物会导致人体出汗,而汗太多会耗伤阴液。”张春玲建议大家,处暑过后要多喝温开水,也可在白开水中加一些盐或蜂蜜,多喝一些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粥汤等。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山药、藕、蜂蜜、糯米、豆类、奶类等,防止燥邪伤害人体阴液。
早睡早起解秋乏
处暑后人体出汗逐渐减少,代谢逐渐减慢,机体开始进入休整阶段,这就是常说的“秋乏”。“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舒畅、阳气生发。”张春玲表示,每天比夏季多睡1个小时,早睡早起可以让人保持住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冬天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需要注意的是,晚上睡觉时,应关好门窗,并注意腹部保暖,防止脾胃受凉。张春玲建议人人睡前泡会儿脚,这样可以起到潜阳纳气、安神助眠的作用。泡脚的水温不要过烫,以有热感、感觉外有暖热气流进入体内为佳。在泡脚水里,适量加些姜汁、葱白、桂皮、红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择取放入),水没过脚踝以上,泡20分钟左右为宜。泡完之后,可以揉搓整个脚掌,起到健体延年的作用。
<处暑养生药膳推荐>
1、双银百合汤
功效:养阴润肺
材料:银耳100g、银杏15粒、百合30g、红枣20枚、蜂蜜适量
做法:所有材料加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粘稠,服用前加入少许蜂蜜调味。2、莲子百合粥
功效:滋阴润燥,清心安神
材料:大米150g、百合干25g、莲子25g、枸杞15g、冰糖30g
做法:百合干用刀背碾成粉状,莲子用热水泡软,枸杞用热水稍泡,大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锅中放水,先放入大米、百合干烧开后,再放入莲子、枸杞,改用中火继续熬煮至熟,最后放入冰糖即可。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朴松莲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