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复习的内容太多了,我的时间来不及了”“以前会做的题,现在怎么不会做了?”“越临近高考,越不能集中精神很好复习”“早上起床就觉得头疼、心慌”……随着高考进入倒计时,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调适与减压门诊经常会碰到因为焦虑而问诊的考生、家长。对待快要高考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做、怎么说才能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记者采访了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调适与减压门诊主任吴波。
考生为何会考前焦虑?
上面说的这些情况,通常都是考试前容易出现的表现。“一方面是因为考生将高考看得过重,或者说习惯性将考场看成‘成功或失败’的战场。”吴波表示,还有一些考生自身心理弹性或韧性不是很强,平时抗压能力偏弱,应对像高考这样重要考试时,就很可能出现明显的焦虑,以致影响生活、学习的状态。在门诊中,我们也会发现有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过多强调高考的重要性,会使考前的家庭氛围比较紧张;还有的父母因为孩子的焦虑而焦虑,也容易叠加孩子的焦虑情绪。
“过度重视结果,容易让我们焦虑,因为结果是不完全受我们左右的,反而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影响了当下的事情。”吴波建议,家长要引导孩子把高考当成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让考生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高考。“学习是一个过程,考试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收获和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做完这个过程,结果一定不会太差。”
尝试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
很多家长其实很纠结,一方面知道孩子已经很紧张,自己不应该多说,另一方面却控制不住自己。其实这个时候家长应该给孩子的是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你觉得你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了,孩子就一定记住了。其实你说的那些话,可能反而会增加孩子的焦虑。”马上就要高考了,这时候应该帮助孩子把心理状态调整好,发挥出正常水平,这才是所有家长应做的事。“给孩子一个拥抱、拍一拍他,都是对孩子特别好的安抚和鼓励。”
“家长需要了解,考前焦虑是考生针对压力性事件做出的适应性表现。焦虑本身并不都是坏事儿,适度紧张,反而可以使状态提升,更出色地完成任务。”吴波建议,家长要学会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学会做一个耐心的陪伴者,多用心看孩子,多用耳朵去听孩子愿意讲的事情,我们的这种看到和听到往往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吴波建议,备考和高考期间可以和孩子保持交流,聊一聊生活,如果孩子不排斥也可以聊一聊学习,多听孩子讲,眼睛要看着孩子的面庞,面带微笑,保持安静,专注地听,体会并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刻意强调高考的结果,可以和孩子一起畅想未来,畅想完成高考后我们可以一起做点什么,放松一下,都是很好的沟通方式。”和孩子聊天时,可以多问开放式的问题:高考后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要一起去庆祝一下,你想怎么庆祝?想去哪里看一看?……
通过一些小练习,让家长的情绪慢下来
“考生备考期间,家长的生活尽量不要和平时有特别大的出入。”吴波表示,家长抛下一切工作陪伴孩子、过多的关注反而会增加孩子的焦虑,家长要学会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如果家长觉得控制不住自己、坐不住,可以做一些放松的小练习,让自己慢下来,从而缓解焦虑情绪。
腹式呼吸法是缓解焦虑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学会腹式呼吸并不难,只要掌握两项基本原则:感受生理变化,吸气的时候腹部像气球充了气一样膨出来,呼气的时候像气球泄了气一样收回去;如果这个过程溜号了就再回到呼吸上即可,不评判,不自责。一天只要花1分钟时间去练习,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腹式呼吸法心跳和血压也会趋于平缓,还能有效缓解紧张带来的胸闷。
也可以听一听舒缓的音乐,闭上眼睛想象无边无际的大海、漂亮的金沙滩、辽阔的草原、静静的小溪……
“家长可以先尝试通过这些方法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学会了之后,当孩子考前出现手心出汗、手抖、大脑一片空白……可以教给孩子用同样的方法缓解考前的焦虑情绪。”如果,考前考生出现失眠,或者通过一些减压的小方法也不能缓解焦虑情绪的话,也不要着急,可以到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吴波也提醒家长,在考前一定要做好各种情况的预案,发生意外情况时,忙而不乱,沉着应对。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朴松莲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