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白经济开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发展生态脱贫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按照“生态脱贫产业项目致富、打响生态产业品牌巩固脱贫效果”的思路,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对马鞍山村进行全力帮扶,推动生态脱贫取得明显成效。
长白县八道沟镇马鞍山村位于八道沟东北沿岗一带,距政府所在地20华里,辖1个中心村屯2个自然屯。马鞍山村是硅藻土矿区所在地。境内山、岗、平地各占三分之一,分布着大量的荒坡、荒沟。全村耕地面积481亩。平均气温4.7℃,有效积温2650℃,无霜期120天左右。全村人口128户,346人,贫困户28户、贫困人口43人。贫困人口中低保户有39人。
由于多年无序开采,植被破坏严重,多处露天裸露着矿土,村内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滞后。由于生态破坏严重,国家严令禁止无证开采后,村中的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或是搬迁至外地,只留下一些孤寡老人留守。村集体经济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少,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脱贫
生态脱贫的关键是要有生态产业支撑,发展符合马鞍山村特色生态项目就成了开发区脱贫攻坚任务的重中之重。
开发区挑选精干力量成立了开发区驻马鞍山村扶贫工作队,由长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综合办公室主任李春汕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开发区管委会安监局局长韩旭明、开发区管委会经贸局行政审批办主任尤新涛为队员。扶贫工作队通过踏查与调研,同村委一道确定家禽养殖作为脱贫项目,开发区先后累计投入50万元用于养殖产业项目扶持。去年销售禽、蛋,毛获利50多万元,加工地瓜干获利65000元;每户贫困户通过春季免费提供的鸡雏、鹅雏这一项即可获利近2000元;今年以来分四个阶段孵化鸡雏2万只,到现在已经销售一空,毛收入24万。养殖土鸡、飞鸭、大鹅共10600只,预计纯收入达144000元。经过几年来扶持巩固健康发展,村集体收入从不足3万元,到去年的超50万元收入。
打造叫得响的生态品牌
通过电子商务宣传,吸引生态消费,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的良性循环。伴随着电商销售的普及,长白开发区驻马鞍山村扶贫工作队从网红的“直播卖货”中汲取灵感,将帮扶村孵化的鸡雏搬到自己的朋友圈,从孵化到育雏实时更新,激发朋友圈内的购买欲望,帮助贫困村免费销售鸡雏。马鹿沟镇十九道沟村通过微信朋友圈订购的1000只鸡雏驻村扶贫工作队送货上门,十三道沟村民订购的500只鸡雏送货上门。现在马鞍山鸡雏已通过朋友圈卖到白山市,马鞍山土鸡已成为白山市有名的品牌。马鞍山大鹅、马鞍山飞鸭、马鞍山土鸡、马鞍山地瓜干这些农产品经过线下线上的包装销售都成为白山市叫得响马鞍山土产。
在助农扶贫过程中,开发区扶贫驻村工作队创新方法,追求长效,不仅是“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既要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更要帮助马鞍山村建立品牌效应,让马鞍山村特色农产品成为白山市具有良好口碑的品牌货。只有帮助马鞍山村提升农产品质的扶贫,才是真扶贫;只有赢得良好市场口碑的助农,才是真助农。为此,开发区通过好品种溯源、加强中间环节管理、线下线上销售等方式,有效解决农产品产销两难问题。重品质,树品牌,可持续,开发区的助农扶贫之路走出了小县城,走进了白山市,未来的目标要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从“输血”到“造血”实现生态脱贫项目产业化
工作队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引导贫困户发展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激励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环境,营造自立自强的脱贫氛围,实现扶贫帮扶从传统“输血”向持续“造血”的积极转变。为马鞍山村修边沟100延长米,建造水泥庭院1200平方米,修建村水泥路面2000平方米。为村合作社购买厢式货车用于贩卖蛋、雏、禽;精心谋划建设有机肥加工厂项目;免费发放给贫困户秋季服装120套。
发展绿色生态扶贫项目:蒲公英21亩;高寒蓝莓13亩;培植北五味子药材基地15亩;发展野生软枣子(野生猕猴桃)实验项目;种植地瓜30亩,投入设备建设地瓜干加工厂;大田种人参项目200亩;开展光伏扶贫;发展黄烟、青豆、地瓜、沙棘果等61亩,预计当年收入5.3万元。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贫困户年收入达到6000元。这些项目取得了实在的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真正实现了扶贫项目产业化,持续保障群众脱贫不返贫。
把乡亲们当成亲人
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长期驻扎在
马鞍山村。全委10名班子成员,23名党员,与27户、39人结成帮扶对子。工作队每月驻村超过25天以上。在驻村工作中,当劳累一天的工作队员们回到在村里租住的房屋门口,经常看到村里的大爷大娘们站在门口手中端着饭菜等工作队员回来,工作队员连忙从兜里掏出钱要给老人,“我们来扶贫,不能白吃群众的饭菜!”经过几番这样的“较量”后,村民们也改变了“打法”,当工作队员返回时,不再有乡亲们在守候,但总能发现门口或门把手上挂着的用干净的方便袋装好的饭菜。那一刻,工作队员们内心充满了感动,真心换真心,乡亲们已经把工作队员视为了亲人。
工作队把乡亲们当亲人来对待的故事也不胜枚举:工作队长李春汕自掏腰包为贫困户单钟英、李和购买300多元的手工膏药,工作队员韩旭明局长(村民亲切地称呼他“明明”),自驾车到白山为贫困户刘露办理智力残疾证,帮助年老行动不便的贫困户李和办理房籍注销,前些天工作队帮助贫困户搬家后,李春汕又买了500多元的日用品送给搬迁户,并且个人拿出300元为回迁户买菜招待乡亲,购买了一批二手电视,二手家具分别免费送给李和、姜恩露、车红旗、史振利等贫困户作为回迁家具。“明明局长”有些羞涩地说,“工作队给自己家里人做点事,这真算不上什么。”
正因为有了这样真正把乡亲们当做自己家人一样真心相待的开发区干部队伍,才有了今天的扶贫成果。
/长白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金永德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史慧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