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2日
首页
第A07版:[都市]

长春北湖科技园“双创记”:

8年缔造一座科技新城

    开栏语>>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6月11日,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在吉林省长春市设立分会场。城市晚报派出采访团队,兵分多路深入各地进行现场采访报道,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壮举,汇聚起坚定信心克难关、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

    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通过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展现多彩吉林近年来方方面面发生的积极变化和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

    盛夏的北科建长春北湖科技园区(简称:北湖科技园),蓝天白云掩映下的园区道路笔直,树木葱茏,一排排建筑物简约靓丽、错落有致。

    时间调到8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场景:彼时,这里还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玉米地,交通不便,人迹罕至。北科建组建10人的初始创业团队,进驻长春北湖。他们或放弃大城市优渥生活,或提前结束新婚蜜月假期,或带着老人和妻儿举家北迁,开启了拓荒之旅……8年时间,这些当初的“拓荒者”和“追梦人”在一片玉米地上建起了一座“科技新城”。从人才外流到人才高地,从服务于几户到服务500余户企业,三位一体、八大服务体系获得了企业的认可,引领众多企业诞生、壮大。

    艰辛创业

    工程师们在彩钢房里熬过寒冬酷暑

    从2012年6月至2014年首期开园,北湖科技园的工程师们,一直工作生活在工地的彩钢房里,冬天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夏天骄阳似火、酷热难耐。“当时创业条件的确艰苦,但回头看一切都是值得的”,北湖科技园总经理助理甄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慨中透着欣慰和自豪。

    此等境遇,招商部人员也深有体会。一次,他们带领客户到工地现场考察,雪后的现场除了桩基留下的一个个坑洞,周遭一片荒芜。由于路面湿滑,客户的车轮不慎陷入坑洞,两个经理连忙上前推车,高速旋转的车轮带起的雪水泥点迎面飞溅,一向注重穿着仪表的他们瞬间变成了“泥人”。

    双创服务

    吸引200余科企、13家“双创”平台星火相聚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14年9月开园运营以来,引进落位各类科技、双创类企业和机构400余家,其中科技研发类企业225家,包括近20家上市企业及分子公司,4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余家省、市小巨人企业。2018、2019年,北湖科技园总收入均突破30亿元。

    同时,园区现已聚集了中科院长春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创客空间),中国科学院(吉林)科技产业创新平台,海归人才双创中心,吉林省科技大市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东北中心)等13家创新创业平台,中科众创空间、贝壳众创空间等3家创业服务平台。

    良好的科创空间,吸引了八方人才汇聚北湖。截至目前,北湖科技园已实现就业300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高知人才近2000人,长白慧谷13名、域外合作专家26名、研究员与正教授级别18名、博士生68名、硕士生360余名、留学人才30余名,研发人员400余名。为升级、转型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北湖模式”

    北湖科技园“三位一体”产业服务体系

    为何北科建北湖科技园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呢?产服总监梁潇说,在科技园区中比硬件设施条件、园区环境,更为重要的就是创新创业的软环境。北湖科技园将中关村的产业服务思想与长春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以“创投基金、创业辅导、公共平台”三位一体为重点,以政策、人力、市场、中介、商务为基础支撑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北湖科技园系列双创工作获得了政府大力支持和认可,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双创示范点,吉林省双创示范基地、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园、院士长春创业园等多项荣誉。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刘佳雪报道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