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揭牌仪式在长春举行。4月2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了示范区总体方案,批复指出,示范区将着力构建产业、科技、贸易、人文、环保等多领域开放合作格局,着力创新中外合作体制机制,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管理服务更协调更高效的国际合作示范区,为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新动能。
那么,示范区在哪儿?现在什么样?它对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和振兴起到什么作用?为百姓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6月30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踏察采访。
示范区在哪儿?
含长德、空港经济开发区 核心区面积210平方公里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被列为长春高质量发展“四大板块”之一,其总面积512平方公里,位于长春市东北部哈长经济带上,西临长春市铁路交通枢纽国际陆港,东临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南临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其中核心区面积210平方公里。拓展区包括长德经济开发区、空港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为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医药产业、健康食品产业。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开放合作平台。
示范区现在什么样?
记者踏察:一派生机勃勃的建设景象
6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长春市金汇大路附近的长德经济开发区,这里是示范区的一部分,沿途就可以看到一派生机勃勃的建设景象。记者注意到,示范区的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和国际科教合作园等都在建设当中,吊车、钩机和塔吊都在不停地运转中。
据了解,长春市加大对示范区的支持力度,主要包括优先安排基础设施配套,在全市城建计划中,优先安排示范区内道路以及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国际化区域发展规划,支持示范区对标雄安新区,邀请国际化规划机构,制定区域发展和产业规划。
示范区能带来哪些影响?
给长春乃至吉林省带来前所未有的振兴机遇
6月29日揭牌后,当日下午,示范区举行了全球首场云合作暨项目签约活动,37个重点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涉及医药健康、新能源技术、健康食品、产业基金、高校科研机构等多个领域。其中产业类项目22个;金融类协议4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类协议5个;其他类协议6个。既有国电投新能源产业园等百亿元以上项目,也有韩国光学材料制造、石墨烯新材料等高科技项目,呈现体量大、质量高、导向鲜明的特点,签约金额达620亿元。
示范区的成立对长春市、吉林省有何影响呢?据了解,示范区未来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医药产业、健康食品3个主导产业,是基于两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制定的。
成立示范区的意义,不仅仅限于为长春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新引擎”是示范区的重要定位之一。省政协委员冯堤认为,这种巨大的带动效应和振兴机遇已经在一线城市有所展现。他说,近年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开发区在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积极探索与周边区域的融合发展,通过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更新和重组,整体转型为功能明确、要素聚集、产城融合、联动发展的“城中城”,获得很大的成功。
建设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是长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性决策。将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打造成为长春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平台,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实现长春能效提升的历史性机遇,将会促使东北亚经贸合作的重心北移,给长春乃至吉林省带来前所未有的振兴机遇。
冯堤说,借助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双方可以筹备举办中韩经济合作论坛,通过论坛可以更有效促进产业合作,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其它产业振兴。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陆续 报道 蒋盛松 摄
站在国际开放合作的新起点上聚势发力
——省暨长春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谈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
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和争取下,以“打造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新引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引领区、中韩全方位宽领域合作先行区”为目标定位的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于6月29日正式挂牌。
建设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对加强中韩经济合作,推进吉林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快振兴将产生哪些重要作用?随着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我省广大人民群众消费转型升级、提升消费水平和质量等方面将发生哪些变化?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发展改革委以及长春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此进行了权威解读。
资金、项目倾斜,支持示范区建设
日前,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为示范区建设带来重大利好。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徐鹏介绍,《意见》在财税、金融、土地等要素支撑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十分抢眼的实招、硬招,支持示范区建设发展。比如,在财税政策方面,对示范区安排专项资金予以大力支持,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向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倾斜,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也将优先用于支持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在金融支持方面,将省市两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向示范区倾斜,吸引国内投资基金,并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示范区有融资需求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同时鼓励中韩两国企业和机构设立中韩合作金融基金、开发基金;在土地供给方面,对示范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省级重大招商活动、重点招商项目、重要招商资源向示范区倾斜,建立招商引资合作及利益分享机制,鼓励发展“飞地”经济。这些政策措施都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障。
推动医药医疗领域合作交流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云雾介绍,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将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推动在医药、医疗器械、防护用品和应急物资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建设。鼓励国内外企业和机构在生物药、化学药等领域开展合作,引进新型抗体药物、新型免疫治疗药物、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等产品产能,建设生物制药合同加工外包生产基地。合作发展北药产业,推动北药交易中心建设,打造北药生产基地。合作建设高端医疗机构,以健康检查、慢性病及老年病治疗康复、先进医疗技术为重点,培育健康养生新业态。支持示范区引进用于临床诊断、康复及养老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建设医疗器械研发、试验和生产基地。针对生物医药全球协同研发的试验用特殊物品,优化检疫查验流程,建立新药研发用材料、试剂和设备进口绿色通道。开展美容美妆领域国际合作。
“这些合作规划实施后,广大消费者不用走出国门,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富有韩国特色的医疗美容、健康养老服务,购买韩国名牌化妆品、高端药品,食用韩国技术精深加工的人参保健食品等。”陈云雾说。
方便购买采用韩国技术生产制造的产品
示范区规划了合作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加强与韩国企业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支持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5G+VR/4K、软件开发等产业合作。积极推进化合物半导体、功率半导体(IGBT等)、芯片、新型显示配套材料、智能家电等领域合作。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增材打印、智能装备制造、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和冰雪装备等产业国际合作,加快建设工业机器人制造产业园区,谋划建设智能环保装备产业园、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园和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园。支持在示范区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
随着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将更加方便消费者购买采用韩国技术生产制造的产品。“这些合作规划实施后,广大消费者在家门口就可以购买各类质美价廉的韩国品牌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家电等热销产品。”陈云雾说。
大力发展健康食品产业
示范区规划了合作发展农业和中药材产业。依托有机玉米、大米等粮食资源和生猪、肉牛等畜牧业资源,合作发展餐桌食品、休闲食品、饮料等快速消费品。在人参市场开发、品牌建设、技术引进、转化利用等领域开展对韩合作,建设人参精深加工、人参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推进人参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加强与韩国知名企业合作,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资源,开展保健品、中药材、食用菌、鹿产品、海产品等产业合作。
陈云雾表示,“这些合作规划实施后,将极大地丰富食品、保健产品种类,可满足不同消费者多元化、订制化需求。”
提升文、体、教消费水平
示范区规划了文化、体育、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鼓励中韩两国优秀文创企业合作开展文化产品制作及演出。支持有关企业与韩国企业在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和新媒体建设以及产教融合等领域开展合作,打造东北地区影视基地。扩大中韩两国高级人才培养和研究机构合作。支持两国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园区、工业设计服务中心。支持两国知名高校在示范区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探索双方在学历学位、专业资质等方面双向互认。推动职业教育院校开展交流合作,支持外商投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推动建设中韩国际化人才培养创业创新基地。组织两国青年开展科学、文化、艺术交流。支持韩国旅游机构在示范区内设立分支机构,推动组建旅游企业联盟,积极发展跨境旅游。依托生态冰雪、汽车工业、电影文化等特色自然文化旅游资源,支持示范区旅游企业与韩国等国际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合作设计开发旅游产品,推动打造中韩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支持韩国休闲运动机构在示范区设立区域总部,开展体育健身等方面交流合作。这些合作规划实施以后,人们在家门口就可以轻松享受国际高端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等资源和产品。
陈云雾表示,省发展改革委作为省政府推进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一步,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分解落实任务,加强定期调度,加强与国家发改委沟通联系,推动解决示范区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同时,落实落细国家支持政策。与长春市、中省直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国家支持政策落地,向国家争取更多政策及资金支持。推动建立吉韩理事会机制,协调促进双方重大合作事项扎实开展,支持示范区加快建设,争取更多韩资企业落户示范区。
带动双边合作
促进区域融合发展
长春市委常委、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高玉龙接受采访时表示,示范区将纳入中韩两国经济部长级协调对话议事内容,由中韩高层直接推动示范区建设。同时,还将建立司局级双边工作机制,由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韩国北方经济合作委员会、省发改委、长春市政府、示范区管委会参加,共同推动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还将创新体制机制,引入现代化公司治理手段,探索实行聘用制、协议年薪、一职一薪等新机制新办法,激发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活力。
从对外经贸形势看,韩国作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大国之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自然资源、矿藏、劳动力,以及经济结构、商品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都与长春市有很强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能够极大促进长春市与韩国的经贸合作。
此外,根据总体方案要求,示范区将与韩国进行产业链协同合作。大力发展数字产业、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医药医疗、健康食品等产业,将与韩国企业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导入优质的人才资源、科技资源、企业资源,推动区域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将复制推广自贸区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努力争取先行实施中日韩自贸协定,试点放开金融、旅游、科技、文化等领域投资,准许外资投入,高层对接渠道畅通,并开辟新国际航线。特别是示范区将率先在东北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取消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取消演出经纪机构的外资股比限制;允许在示范区设立外商独资经营旅行社,试点经营大陆居民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等。这些政策将给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极大推动长春金融和旅游行业发展。
“示范区将以中韩双边合作带动图们江区域各国多边合作,吸引俄、日、蒙等国乃至国际高端要素集聚,形成优势互补、联运发展、互利共赢的东北亚经济发展新格局。建设示范区是落实东北振兴战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载体。示范区将有效带动整个东北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韩国‘新北方政策'有效对接和落地实施,促进区域融合发展。”高玉龙说。
/吉林日报记者 张雅静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