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健康关乎孩子一生的健康。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口腔健康呢?不同年龄段的宝宝该如何刷牙?……本报特邀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副主任医师李毅,做客城市晚报直播间为大家上了一堂干货满满的“0-12岁宝宝护齿必修课”。
龋病是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我们都知道,人有两副牙齿,乳牙和恒牙。但你知道牙齿的不同阶段吗?李毅表示,从6个月(乳牙开始萌出)到6岁(乳牙全部萌出恒牙还未萌出)是乳牙列阶段,6岁(第一颗六龄齿萌出或下前牙萌出)到12岁(恒牙完全萌出)是混合牙列阶段,12岁以后乳牙完全脱落进入恒牙列阶段。“龋齿在孩童时期发病率要远高于成人。”
细菌是龋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已经明确的有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和放线菌属。其次是食物因素,主要是蔗糖,糖类或者碳水化合物在细菌的作用下产酸,产生酸以后造成的牙齿脱钙,经过一系列的演变,变得越来越严重,导致龋齿形成龋洞。在这个过程中,宿主也是重要因素,有遗传因素,就像牙齿有没有抵抗力,还有唾液因素,唾液比较粘稠就不是特别好,如果唾液流量大、流速快,就起到了缓冲。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不是一得就马上形成龋病了。在一段时间内,如果采取合理措施,可以再矿化、缓和、恢复,这对我们来说是有利的因素。
少吃糖和盐牙齿更健康
目前,认为龋齿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在北欧一些国家通过家庭预防(主要是刷牙的宣传,还有氟制剂的应用)和社会预防,已经明显减少了龋病的发生。
“变形链球菌是龋病主要致病菌。有研究证明,母亲的变形链球菌的高致病菌株可以传染到婴儿。”李毅表示,龋病现已被定义为可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传播性。另外,不要吃高糖、高钠饮食。大家都知道少吃糖对牙齿好,也知道高盐饮食对心脏病、高血压有不良作用,“现在已经证明了,含高钠的饮食可以促进含糖饮食的摄入量,对龋病也是不利的!”
家庭的知识接受程度也对龋病发病有影响。“接受龋病宣传知识与龋病产生是正相关。”及时治疗对龋病发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减少致龋微生物数量以治疗口腔感染,建立有利的口腔环境以促进牙体组织再矿化,会使龋病过程终止。
另外,口腔内矫治器及修复体边缘是龋病高发区。“带矫治器的孩子龋齿发病率更高,这也是比较可惜的。”临床上,我们看到许多孩子有满口的龋病,仅修复一颗牙齿,没有治疗其他牙齿,这时修复体边缘很容易就形成龋病继发区,这也是小孩龋病反复发作的原因。“经常有患者说,有的人重来不刷牙牙齿也不坏,这就跟遗传因素有关。”但遗传因素有多重要,现在并没有结论,因为它往往会被家庭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所掩盖。
儿童龋齿后果很严重
儿童龋齿危害性比成人更大。牙齿缺损涉及到多个乳磨牙时,可以降低咀嚼功能;恒牙就在乳牙的下面,如果乳牙发生根尖周炎严重了就会影响继承恒牙牙胚,造成其釉质发育及正常萌出障碍;乳牙因龋早失,造成牙间隙缩小,因间隙不足发生位置异常;龋洞内食物残渣滞留,细菌聚集,使口腔卫生恶化,影响恒牙发生龋坏;乳牙龋坏破损的牙冠易损伤局部的口腔黏膜组织;孩子一侧牙坏了就会偏侧咀嚼,会造成面部外形改变影响美观;特别是前牙大面积龋坏,会影响发音,进而对孩子心理产生影响。“我们经常会接到综合医院肾病科和关节病科转过来的孩子,让把牙治好后再做其他治疗。可见龋病引起根尖周炎,还是肾炎、心肌炎和关节炎的诱发因素。”
乳牙对于牙齿、颌骨以及肌肉的发育至关重要,乳牙不仅仅是用来咀嚼食物的,每个乳牙都对相应的恒牙起引导作用。如果乳牙过早缺失,恒牙没有了乳牙的引导,会发生移动或错误地萌出。“乳牙缺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间隙保持器,保持早失牙齿在牙列中的近远中和垂直的间隙,保持继承恒牙的正常萌出。”
保护牙齿先学会正确刷牙
刷牙是保护牙齿最好的手段。牙菌斑的清除,一个是用刷牙来进行机械清除,另一个就是用漱口液或其他产品化学清除。“氟化物的应用已经被证明对预防龋齿比较有用。”
牙齿还没有萌出时,家长就可以为孩子清洁牙齿了。孩子在4个月的时候,家长将纱布缠到手上,蘸些生理盐水为孩子清洁口腔黏膜。这样做不仅可以清洁口腔,按摩牙龈,还能帮助孩子养成刷牙的习惯,预防变形链球菌的母婴传播。乳牙萌出后,就要用纱布蘸生理盐水仔细清洁牙冠。孩子再大一些就可以用指套牙刷,用一些牙膏清洁了。这样坚持下去,到孩子3岁左右已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了。“含氟牙膏最好在3岁以后使用,但要注意含氟牙膏量一定要少,以免氟中毒。”
孩子1岁左右,家长就应该带他去接受牙医的口腔预防指导。“从小适应口腔诊所的环境,对孩子以后治疗牙齿大有助益。”建议4岁左右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始配合使用牙线,8岁左右孩子就可以自己掌握牙线的使用了。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朴松莲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