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5日
首页
第A11版:人物

吉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二组副主任医师李南

视患者如亲人 用精湛医术守护生命

    李南是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二组副主任医师,吉林大学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临时党支部书记。自从选择重症医学科那一天开始,李南就始终铭记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与使命。多年来,她始终工作在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每天面对需要急救的患者尽心尽责,用她高超的医疗技术挽救一个个危重患者的生命。

    1月26日,大年初二,这本应是举家团聚的美好时刻,可李南已经随着吉林省首批135名医护人员放弃“小家”投身到“大家”当中,她带着责任与使命、带着精湛的医疗技术,赶赴湖北武汉抗击疫情的最前方。作为驰援武汉首批队员,她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一定当好队伍的“掌舵人”,用自己的每一份坚持和爱,在这场搏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一时间报名首批上一线 家人的理解是她最大安慰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吉大一院首批驰援湖北医疗队中的一员。出征前,首批医疗队17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凭借21年的党龄,李南同志担任了临时党支部书记这个重要职务。

    重任在身,她不仅时刻冲锋在前,更是带动党员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用党员的身份发挥他们的带动性,积极开展工作的时候,更是带动非党员同志投入抗击疫情的积极性。更加值得高兴的是,通过李南和党员们的努力,不少非党员同事更是主动写了入党申请书,积极要求入党。

    来到武汉,飞机下降着陆的那一刻,李南闭着双眼,突然觉得像是冲破了迷雾,心情豁然开朗,她感觉没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 

    打开手机,朋友圈里跳出了是妈妈对她上机前发帖的回复。妈妈在回复中写道:南南,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用挂念我和你爸,我们俩会保护好自己的,两个孩子也不用挂念,我们俩会把孩子照顾好。还有孩子的几个姑姑都能帮助照顾好孩子。家中的事我们会管理好。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党和人民培养了你这么多年,现在是你报答祖国和人民的时候了,多多抢救患者,亲朋好友等待你平安归来。

    李南说,看完妈妈的回复,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以为妈妈爸爸不会理解她,没想到他们会发自内心地支持她,她的心放下了,不禁想起小时候,爸爸经常给她讲他当兵时参加唐山大地震救援的事情,那时候她就崇拜爸爸,崇拜英雄。现在,她不禁问自己,是不是在她柔弱的身体里也有一颗向往英雄的心呢?

    “我们是医生,我们必须上!”

    自从来到武汉驰援以后,她和队友们也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生活。第一个夜班,她踏着月色接班走进医院病房时,灯火通明的病房让人分辨不出日与夜。从头到脚被防护服包裹后,工作不一会儿,眼罩里就会有雾气,即便再熟悉的队友,也都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为了能分别出彼此,大家也都会在防护服外写上名字或是代号,这样,彼此之间看见熟悉的名字,心底也有了一丝温暖和依靠。

    走进病房内,看到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听到机器报警滴答的作响,再次把她拉回到曾经熟悉的工作场景。因为没来这里的时候,她是吉大一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每天都要跟重患打交道,眼前的仪器、声音她再熟悉不过了,可如今,这里的病人群体却不同,他们大部分都戴着口罩,少数呼吸费力的还要带着呼吸机,彼此间只能通过眼神交流。走进病房工作期间,为了节省防护物资,医护人员自觉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无特殊情况不更换防护服。虽然说着简单,可实际工作中,这样的承诺每天都在考验着医护人员的忍耐力。每天把自己密封起来工作,几乎是把她全身“脱水”一次。

    2月17日,已经是李南和队友们在前线工作的第23天。拿起手机,看见两个女儿的照片,思念之情也涌上心头。那一刻,她也想把两个女儿抱在怀里,也想亲亲她们。当她投身到救护工作时,已经没有时间去思念家人,每日繁忙的工作,更是让她没有更多时间儿女情长,有的只是一心工作的热情。她知道,现在还没到胜利的时候,她和队友们只有义无反顾地坚持治病救人,才能迎来“胜利”的那一天。因为在疫情面前,医护人员心中也只有一个信念:“我们是医生,这个时候我们不上不行,我们必须上!” 

    视患者如亲人 守护生命希望

    虽然工作中的辛苦不言而喻,但也有许多的感动让她记忆犹新。李南回忆,有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年患者,口音特别重,再加上口罩的阻隔,医护人员跟他们沟通的时候特别费力。最开始的时候,她在查房的时候,几乎是“手舞足蹈”连比划带猜地跟患者交流。后来,随着患者逐渐恢复健康,一些症状轻的年轻患者能交流了,就主动当起“翻译”。通过他们的“翻译”,李南和护士们知道了老年患者现在的感受,老年患者也听到了医生的话。慢慢地时间长了,大家都不再陌生。随着治疗的深入,每天查房都能看见患者病情趋好的新变化,让李南和她的队友们特别高兴。

    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就像一家人一样,医生是患者唯一的依靠,患者也给予医生更多的信心。李南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她也总是能给予别人温暖和力量。有一位病情十分严重的老大娘,刚入院时就已经是重症状态了,呼吸困难,很快就给她应用了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为了让老人能尽量舒服些,李南在诊疗中就教老人呼吸机送气时,缓慢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保持舒适体位,呼吸机送气时就吸气。老人虽然不能马上做好,但是她尝试着按照李南的办法去做。吃饭的时候,老人把呼吸机面罩放在一边,可是各项指标却明显下降,李南闻讯赶紧跑过来,叮嘱大娘吃饭时,离开呼吸机的时间不能太长,要试着吃两口就戴上呼吸机面罩。老人很配合,按照她的要求,一手拿着面罩,一手拿着勺子,吃两口就扣上面罩,过了两分钟再接着吃,一顿饭吃半个小时。虽然这样做很麻烦,但是对老人的治疗有好处,李南一点也不嫌麻烦。

    常年奋战在重症医学科的一线,离别见得多,但是对生命也有了更多的希望和感动,只要还有一丝力气,还有一点能做到,李南都会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面对一堆“未知” 取得了抗疫胜利

    李南说,他们是第一批到达湖北的吉林省医疗队,面临很多未知、恐惧和挑战。大年初二出发时,每个人对疫情是未知的;到达武汉下飞机前一直未知的工作城市和医院、未知的工作环境、未知的接诊患者数量和病情严重程度、未知的防疫物资是否充足……

    经过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工作成绩是:收治了109名患者,出院100名,整整在病房工作60天,在武汉逆行63天。这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为了守护生命而逆行武汉,现在完成了抗疫工作任务,平安回家!

    “那段时间,我真的挺怀念的,人生中很难再有这样的工作经历,很难再有只认识戴着口罩的样子,却和其他医护人员结为生死之交!”李南说,她回来后仍要尽职尽责地对待医疗岗位,继续以实际行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无私奉献,救治更多的患者!

    同事评价:

    医术精湛 是大家的表率

    霍霏霏是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的医生,也是李南的同事,她这样评价李南:她是我们的表率,医术精湛,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她的热心、细心、负责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霍霏霏说,李南对工作认真负责,因为他们接诊的都是病重的患者,她经常会做到细致而周到,同时还十分理解家属的心情。对待同事也是一个热心肠,同事家里有什么事儿,她都会很主动地去帮忙。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陆续 报道 受访者供图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