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消息传来,国务院批复同意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下称:示范区)总体方案,批复指出,示范区将着力构建产业、科技、贸易、人文、环保等多领域开放合作格局,着力创新中外合作体制机制,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管理服务更协调更高效的国际合作示范区,为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新动能。
示范区在哪?它的成立对长春市、吉林省乃至东北的经济发展与振兴将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深度解读>>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在哪?
含长德、空港经济开发区512平方公里
3月19日,长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路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介绍了长春高质量发展“四大板块”的有关情况。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被列为“四大板块”之一,其总面积51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210平方公里。拓展区包括长德经济开发区、空港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为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医药产业、健康食品产业。到2025年,初步建成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开放合作平台。
围绕拟争取的国家政策优势,定位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引领区、中韩全方位宽领域合作的先行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新引擎。
对长春市、吉林省乃至东北有何影响?
影响一:东北亚经贸合作重心北移带来巨大机遇
“围绕这一重大举措,我们与韩方已经进行了不同层面的互访和沟通,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有非常好的合作前景。”3月19日发布会上,长春市发改委主任王吉介绍说,示范区未来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医药产业、健康食品3个主导产业,是基于两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制定的。
成立示范区的意义,不仅仅限于为长春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新引擎”是示范区的重要定位之一。省政协委员冯堤认为,这种巨大的带动效应和振兴机遇已经在一线城市有所展现。他说,近年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开发区在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积极探索与周边区域的融合发展,通过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更新和重组,整体转型为功能明确、要素聚集、产城融合、联动发展的“城中城”,获得很大的成功。
建设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是长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性决策。将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打造成为长春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平台,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实现长春能效提升的历史性机遇,将会促使东北亚经贸合作的重心北移,给长春乃至吉林省带来前所未有的振兴机遇。
他说,借助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双方可以筹备举办中韩经济合作论坛,通过论坛可以更有效促进产业合作,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其它产业振兴。
影响二:人参、粮食深加工产业将大有作为
“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的产业方向主要聚焦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医药产业、健康食品产业三个方面,之所以选择上述三大主导产业,与长春传统产业的基础优势、升级方向都息息相关。”冯堤说,这些产业是双方优势的结合,汽车、石化和食品都是长春原有的支柱产业,如今汽车产业要向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升级,石化可能逐渐被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替代,而传统食品也要朝着绿色健康食品的方向升级。
同时,于长春乃至吉林省而言,产业升级已是迫在眉睫。以食品行业为例,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玉米“黄金带”,粮食深加工产业方兴未艾,双方合作食品产业,原材料丰富,大有可为。其次,吉林省也是世界人参的主产区,资源优势显著。吉林省政府在2019年曾专门出台了推进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把人参产业打造成吉林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
影响三:汽车智能制造未来想象力无限大
汽车作为长春市和吉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经济提速换挡的关键点。2019年8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曾强调,吉林省的突破标志之一,就是以汽车智能制造为引领,推动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我们举全省之力推动汽车产业,特别是推动一汽的创新,一汽的脱胎换骨,甚至一定意义上是浴火重生。”
“吉林是东北三省中唯一没有自贸试验区的省份。”冯堤认为,在新示范区内,国家或将给予一些与自贸试验区相近的制度权限,尤其在产业准入和关税方面,从而推动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而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作为一个国际产业合作平台,将是长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招商落地一批重点项目,未来想象力无限大。
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为啥选长春?
长春与韩国一直有坚实的合作基础
事实上,无论是经贸联系还是文化交流,政府主导抑或民间自发,长春与韩国都一直有坚实的合作基础。
2019年5月,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长春会见韩国北方经济合作委员会委员长权九勋。巴音朝鲁表示,吉林正在积极谋划推动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希望双方进一步提高合作水平,加大在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医疗美容健康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务实合作。
除了高端会晤,长春和韩国多座城市也曾数次派出经贸代表团相互考察、寻求合作,交流非常频繁。
长春市和韩国蔚山市于1994年缔结为姊妹城市,2020年是长春—蔚山缔结友好城市26周年。一个值得留意的城市交往见证是,长春市在2004年7月邀请韩国蔚山市市长朴孟雨一行访问时,将长6.7公里、往返四车道、连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新公路命名为“蔚山路”。2006年韩国蔚山市将新建成的中区新主干道——玉桥洞繁荣路至牛亭洞明伦路,长1.8公里的往返四车道公路命名为“长春路”。目前,两座城市在经贸、文化、行政等方面的交流非常活跃。双方的文化院和文艺团体每年都开展互访并举办活动。
长春四年前就举行过示范区战略对话会
示范区的设立也并非一蹴而就,期间有着长达数年的“孕育”和推进过程。
早在2016年7月,中韩双方就曾在长春为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举行过战略对话会。彼时,长春市人民政府、长春市净月高新区分别与韩方签署了《共建“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战略框架协议》和《推动“中韩青年创业基地”战略框架协议》。
2019年9月23日至27日,长春市经贸代表团曾到韩国考察访问,推动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代表团利用4个工作日访问了韩国北方经济合作委员会、企划财政部、产业通商资源部、蔚山市政府、大韩商工会议所、大韩贸易振兴公社、三星SDI、韩亚金融集团、韩亚银行、现代汽车、现代重工业、CJ集团,就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和具体项目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和成果。
到了2020年3月,示范区虽仍在筹建之中,轮廓已较清晰。3月19日,长春市政府相关领导在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上首次透露,示范区将定位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引领区、中韩全方位宽领域合作的先行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新引擎。27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原则同意《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至此振奋人心的消息最终落地,圆满诞生。
新示范区比其它合作示范区有何特殊?
三大亮点蕴含着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冯堤看来,新示范区的成立将为东北振兴注入新的动力源。但相比其它示范区,又有三方面的独特之处?
规格高
国际合作示范区曾有先例,2012年4月,国务院曾正式同意在吉林省珲春市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将图们江区域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并加以扶持。自此,珲春市在加强与东北亚国家合作的过程中扮演起桥头堡的重要角色。相比之下,新示范区属于两国政府之间的高规格区域合作。
面积大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引领区”是关于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一个重要表述。示范区总面积预计512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就有210平方公里。相比之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范围仅约90平方公里,不到新示范区的五分之一。
前景好
目前,放眼东北亚各国都没有专门拿出这么大面积的地方来成立示范区,这一点也能看出中韩合作的力度是比较大的。韩国的经济技术水平比较先进,未来示范区将为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提供一个载体和抓手。
最新进展>>
长春城建计划优先安排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将积极向国家争取,在鼓励外商投资、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长春市发改委主任王吉表示,长春市将加大对示范区的支持力度,主要包括优先安排基础设施配套,在全市城建计划中,优先安排示范区内道路以及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国际化区域发展规划,支持示范区对标雄安新区,邀请国际化规划机构,制定区域发展和产业规划。”
中、韩企业到示范区进行调研及招商工作
来自长春市贸促会消息,为促进中韩两国地区间的经贸往来和技术交流,推动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快速发展,长春市贸会近日组织由韩国投资振兴公社长春贸易馆、长春韩国(人)商会、韩国(长春)企业家协会、吉林省中玖集团等二十多家中、韩企业,到示范区进行调研、招商工作。
现场播放了示范区招商宣传片,并对示范区成立背景、现阶段发展进程及未来规划进行介绍:示范区依托现有资源,计划吸纳、整合韩国先进技术,计划在示范区内筹备医药产业园、健康食品产业园、光电子产业园及文创科教产业园等项目,届时,欢迎韩国企业家们建厂投资。
针对示范区现阶段发展及未来规划情况,中、韩企业家们对示范区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韩方企业家们表示,示范区的建设方向与韩国优势产业高度契合,双方可在生物制药领域、人参保健食品行业、医药美容行业、中韩合办培训机构等方向,集中投入,快速发展。
相关建议>>
聚焦重点合作产业开展精准招商
民革长春市委员会在今年长春市“两会”曾提交并在大会发言《关于加快长春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建议》。其中建议,推动长春建立韩国货物入境口岸,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建设中韩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中韩商品集散地。围绕新能源汽车、人参和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等方面建立产业集群,与韩国政府、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对接,开展精准招商。
同时,建议搭建中韩技术研发、文化体育、出境旅游、国际教育、人才交流、媒体合作等多领域、多元化的交流服务平台。引进韩国优质教育资源、高层次韩国专家,争取中韩科技合作项目落地;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开展中韩文化节、体育赛事等文体交流活动。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雪 报道